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我在葛藤村的六种身份|遵义市播州区葛藤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毅

20201124170116_13163 2.jpg


  我叫张毅,2015年,在组织的号召下,我来到了遵义市播州区葛藤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这是我们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精准扶贫驻村扶贫点。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群众法制观念淡薄,是我对葛藤村的第一印象。


8.jpg

积极帮助村里发展产业,图为张毅(左一)及村干部进行漂盘育苗辣椒


  葛藤村坐落在四面环山的谷底,村子里的青壮年基本都出去务工了,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由于气候条件恶劣,再加上煤矿的开采,附近的饮水资源并不充足,村民们生产生活靠的是每周的定期供水,水资源缺乏,粮食作物的种类也比较单一,小山村的发展受到了局限。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村民动不动就上访,常年打官司告状的人在100人以上。

  当地不仅是省级深度贫困村,还是远近闻名的“状纸村”。

9.jpg

开展感恩教育会议,张毅(左三)给村民讲扶贫故事

  既来之则安之,我是党员,就应该把自己分内之事做好,

  为准确了解帮扶人家实际情况,确保精准扶贫帮助落到实处,每隔一段时间我便会去走访一次,我定点帮扶的6户人家,分别坐落在不同的地方,最远的一户人家距离办公地12.5公里,黄土老路,异常崎岖,当地村民说“骑摩托车走起都老火”,只能靠步行,有时候一天仅能走访一家。

  刚开始到葛藤村时,往往刚刚解决完这家家畜的健康问题,那家的农作物又枯死了,这家漏水,那家又缺水,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却仍然会收到村民的抱怨。看来,单枪匹马以及出现问题再解决的思路是万万不行的,治标也需从根本抓。

10.jpg

抗击疫情期间,张毅(右二)争取单位的资金,解决群众家改善卫生条件,发给他们一些生活用具

  从那天起,我在葛藤村有了六种身份——

  我是政策宣讲员。我的走访不再局限于自己精准帮扶的那几户人家,我与村支两委制作了驻村上岗牌和干群连心卡,亮明身份开展入户走访工作,3年来,共计组织召开群众会100余场次,受众群众4392余人。

  我也是支部指导员。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指导村规范开展“三会一课”和党员活动日活动,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充分发挥抓党建促扶贫的引领作用。并协调贵州院,争取资金8万元,帮助解决打印机、复印机、电脑(笔记本)、空调等办公设备,夯实党支部基层堡垒。

11.jpg

张毅(左三)走访贫困户黄国彩家,了解他家孩子读书情况

  我也是产业管理员。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近年来,我们村已发展中蜂养殖、脆红李种植、建设食用菌育种基地,解决易地扶贫安置点20余人临时务工就业,还实现了产销有效衔接,通过宣传沪遵劳务协作及积极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等,引导外出务工就业1000余人。

  我还是扶贫战斗员。每个夜晚,我和扶贫工作小组都要开展错漏评、驻村不扎实等专项治理活动,确保精准识别和脱贫退出,确保葛藤村精准式、精品式、亮点式出列。

12.jpg

张毅(左四)配合村两委协调播州区供电局,给葛藤村捐赠的,纸和办公用品

  我成为了项目施工员。向区政府协调资金,解决了葛藤村的饮水问题、补齐了公路建设短板、完成了村小学、幼儿园的提升改造……最重要的是,我们村利用无人机完成葛藤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等信息采集,并进行大数据管理。

  我是群众服务员。利用走访和赶集等时机,我帮助村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帮助解决住房及生活保障问题、饮水问题,切实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如今,我们村不仅经济上有所发展,村民们的思想也产生了转变,夕日落后的“状纸村”摇身一变,蜕变成了充满生机的和谐村。


通讯员 张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申云帆 整理

  编辑 胥芬芳

  编审 田旻佳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