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辣椒先生”的“辣”些事丨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科技人员张锦阁


  我叫张锦阁,出生在河南,读书在贵州。2015年硕士毕业后,我进入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辣椒研究所工作,成为了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至今,我在贵州学习、工作、生活已将近十年,对贵州有了极为深厚的感情。2018年1月,我主动请缨,来到黔南州都匀市墨冲镇挂职党委委员、科技副镇长,并担任都匀市科技服务团第三分队队长,正式开启了我为期两年的脱贫攻坚之路。



  由于之前没有过任何的基层生活工作经历,为了尽快融入基层,迅速转变工作角色,初到墨冲,我便积极走访政府各站、所、办公室,了解各部门职能。此外,我跟随包村领导、包村工作组一起下村调研墨冲镇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农民朋友的实际想法和真正需求,找到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在走访中,我听说墨冲镇沙寨片区有种植辣椒的长久传统。作为辣椒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辣椒二个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沙寨村副主任孟钦福的陪同下,我走村串寨、进家入户走访了解,基本掌握了沙寨的基本情况及辣椒种植情况。孟钦福主任说:“在我们沙寨有一个‘沙寨辣’,是本地辣椒的野生种,老百姓都比较认同”。有种植历史,有群众基础,何不如在此基础上扩大规模走上专业种植的道路?成立辣椒示范基地、助推产业转型的想法,就这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说干就干!我从孟钦福的手中接过当地的贫困户花名册,随机入户走访了10余户贫困户,得知他们都很支持并且愿意加入到即将建设的辣椒示范基地中来。有了群众的支持,我的信心更足了。我一方面进村入户,和镇、村的同志一起开展动员工作,一方面积极向原单位申请,得到了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项目《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遵义试验站》资助。


  2018年4月,墨冲镇沙寨村成功建立10亩的优质辣椒品种(辣研2号)示范基地;在2019年初,在沙寨辣椒示范基地基础上,墨冲镇秀峰村获得了贵州省农科院产业扶贫项目《都匀市墨冲镇发酵加工辣椒新品种示范推广》资助,也成功建立10亩的优质辣椒品种(黔椒8号)示范基地。这两年时间里,在专业化的栽培管理下,两个示范基地成功实现增收共计20余万元,进一步激发了周边群众发展辣椒产业种植的积极性。


  因为频繁的下村走访,很多群众都认识了我,他们说我是省农科院来的“辣椒先生”。好玩的是,走访过程中也有很多人问我辣椒之外的问题,例如凤凰村的优秀创业致富带头人王友俊。王友俊在贵阳工作,因为想要支持家乡建设,毅然放弃了省会城市的优厚待遇,回到自己家乡创业。他自从听说镇上来了个省里面的科技副镇长之后,主动联系到我,表示他想在镇上建立一个天然绿色黑毛猪散养基地。虽然我只熟悉辣椒产业,但是经过和他几次深入交流后,我决定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尽力帮他解决面临的一些难题。



  2018年5月到2019年6月期间,我前后两次邀请省农科院畜牧所副所长史开志研究员来到墨冲镇凤凰村王友俊的养殖场,从种苗的筛选到肉质的提升再到疾病防控,对黑毛猪的养殖全过程进行全方位技术指导。


  此外,还就此建立起了贵阳到墨冲镇的联络机制,为墨冲镇生猪养殖户免费培训50余人次,免费对种猪检验检疫10余头。在这样的帮助下,王友俊的养殖基地从一开始的80头母猪、4头公猪,一路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底王友俊养殖场生猪存栏已达2000余头,年销售额度突破400万元,并成功注册了“匀凤凰野山猪”品牌。



  身为一名挂职科技副镇长,不能只把自己的工作业务范围放在辣椒产业上面。在辣椒示范基地建立后,我又通过积极调研,发现墨冲镇板栗、荞麦、生猪养殖等优势产业背后隐藏的问题日渐显露。对此,我积极利用自身人脉资源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对症下药,全面推动产业技术更新,防范隐藏风险。


  墨冲镇沙寨片区的板栗产业发展时间久,种植规模大,素有万亩板栗园之称,好多板栗树长年累月积累的品种病虫害得不到及时根治,导致产量逐年下降。得知这一情况,我立即联系并组织了科技团队中的杨云颖、谈开雪等几位专家老师,于2018年6月28日来到板栗种植比较集中的凤啭村进行现场技术培训会诊,带来了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板栗品质提升改造技术。通过此次会诊,建立了专家跟凤啭板栗产业的长效联系机制,到2019年12月,当地的板栗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品质也有所提升,产量较往年也有了20%的提升。



  两年来,我着力产业发展,结合自身优势,根据都匀市匹配农业专家名册表,在墨冲镇组织举办各种培训会二十余场,涉及辣椒、萝卜、板栗、等产业,培训覆盖人数达到上千余人,为墨冲镇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干部、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很荣幸能够加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维维 整理

编辑 杨羽

编审 田旻佳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