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四力四全蹲点报道】德江脱贫:赢下决战 接续振兴

  • 作者:欧阳海南 江婷婷 李兰松 方亚丽
  • 编辑:刘诗雅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20-12-06 15:07:10

  今年3月,铜仁市德江县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9.33%的优异成绩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全县所有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捆缚千年的绝对贫困绳索一朝开解。


  这是一场实实在在的胜利。脱贫攻坚五年来,按照“1234567德江打法”,全县动员,全要素动员,累计投入资金260.11亿元,实现17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


  这是一场可歌可泣的胜利。五年间,全县累计选派驻村干部9687人次、帮扶干部43572人次,进村入户为群众谋思路出点子13.5万多条,帮助群众解决好事实事26.8万多次。


  这更是一场奠基未来的胜利。五年脱贫攻坚,水电路基础设施跨越升级,县容乡情村貌焕然一新,工农产业茁壮成长,干部作风能力淬炼提升,不仅支撑着德江赢下脱贫攻坚决胜之战,更为德江接续发展和开启乡村振兴打下坚实之基。


1607235721193.jpg

德江县容乡情村貌焕然一新


  高质量“德江打法”


  解群众“物质之贫”


  在德江县稳坪镇鲊鱼村一个牛棚里,村民张权飞看着日渐肥壮的肉牛,盘算着今年的收益。很难想象,身患疾患的他几年前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吃低保、耗日头,如今已是村里的养殖能手和致富带头人。


WechatIMG2169.jpeg

张权飞近照


  2016年,借鲊鱼村发展肉牛养殖的好政策,张权飞试养了5头肉牛,在资金、技术、市场保姆式服务支撑下,使他一年后即告脱贫,随即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今年纯收入能有6万元,前几天还在农信社贷了‘六畜贷’10万元,把存栏养到15头。”张权飞说。


  面对记者的镜头,易地搬迁住进县城的周小燕还没开口,早已笑靥盈盈:“最开心的是出门有公交,就业就在楼下,太方便了!”


WechatIMG2168.jpeg

搬进新家的周小燕接受记者采访


  2018年9月,周小燕一家受惠于易地扶贫搬迁,从长堡镇灯塔村搬迁到了县城楠木园安置点,就此开启崭新生活。


  这样的事例在德江城乡俯拾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稍微回望一下,这一新一旧的转换之间,任务的艰巨会让人惊出一身冷汗:德江是全省5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德江桶井乡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全县贫困村174个,其中77个村是全省认定的深度贫困村,仅需要按时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超过12万人。


  面对这场必须打赢的决战,德江落细落实精准脱贫“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脱贫攻坚“贵州战法”,因县制宜实施“1234567”,树立“脱贫打不赢、一切等于零”的工作理念,创建脱贫攻坚三级指挥体系,统筹发挥五大力量作用等6种方式和7个成效的“德江打法”,确保脱贫攻坚不仅要打得赢,还要打得好。


  五年来,德江以肉牛养殖、花椒种植为龙头的现代农业产业扶贫高歌猛进,建成各类基地近百万亩,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产业全覆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所有村组饮用水水质全部达标,所有行政村全部通动力电,村村通水泥路、组组通硬化路、户户有连户路。“三保障”政策短板全面补齐,全县乡村幼儿园全覆盖,所有行政村(社区)卫生室正常运行,所有住房安全有保障,在12个安置点共搬迁群众35188人。2016至2019年,德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3972元增长到31548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5917元增长到9850元,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突破1万元,物质之贫快速化解。


1607235289237.jpg

德江县花椒产业一角


  高强度驻村淬炼


  解干部“能力之贫”


  “谁是群众?怎样发展?坐在办公室里想,和蹲在田埂上看,得到的答案不一样。”23岁的刘艺刚毕业就来到德江县稳坪镇政府党镇办工作,过去天天看报表、写材料,工作成绩一大堆。2019年被派到金庄村担任第一书记,刚进村时,群众看她眼生,她看群众也眼生。


  为尽快和村民打成一片,刘艺早出晚归,把自己融入群众中,一起浇地耕种,一起聊天,只要是农时农事,就打破砂锅问到底。一遍遍下来,没有进不去的门,没有说不上的话。


  “作为乡村干部,必须知晓农村事,否则就是睁眼瞎,但这些书本上学不来。”刘艺感受颇深。


  有道是“政策定了,干部就是关键因素。”德江结合全县干部资源统筹调配,累计选派驻村干部9687人次、帮扶干部43572人次,帮着群众算,带着群众干。   


1607234719760.jpg

德江干部帮助群众改善人居环境


  为确保真蹲实驻,德江深化干部驻村改革,对其中选派驻村的2550名干部实行党组织关系、工资、管理、考核“四个划转”,压实驻村干部的工作责任。推行驻村干部3个月试岗,作风不实、能力不足、成效不好的由乡镇提出“召回”建议,“召回”干部接受为期一周的集中教育。同时出台一线干部关怀激励机制,从培养使用、表彰奖励、待遇保障、抚恤救助、能力提升、容错纠错等方面强化正向激励,统一为所有驻村干部购买不低于100万元保额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将驻村干部年度考核优秀比例提高至30%,最大限度激发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工作激情。


1607234723867.jpg

德江干部帮助群众发展产业


  奖罚分明,相得益彰。干好了,有里有面儿,干不好,丢面子、扣票子、掉帽子。无论是帮扶干部,还是乡镇村组原有干部,都很快调整不适,不断掀起“比学赶超”热潮,通过“两走进”、堂屋会、院坝会、田埂会等多种形式,熟悉帮扶对象,熟悉农村工作,熟悉产业运作,在完成帮群众指路子、挣票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实现着自身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的双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全县干部累计为群众谋思路出点子13.5万多条,帮助群众解决好事实事26.8万多次。共有733名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因实绩突出被提拔使用,推荐省市县党内表彰脱贫攻坚先进个人430名、先进集体135个。


  开口能讲、提笔能写、上马能战,普遍具有民生情怀,知晓农村工作情况,掌握产业发展流程,正成为越来越多经过脱贫攻坚一线淬炼洗礼的德江干部的普遍标识,这样一支干部队伍,对于德江未来发展的支撑作用不言而喻。


1607235408116.jpg

德江县肉牛产业一角


  高标准产业建构


  解发展“要素之贫”


  “脱贫攻坚对于德江来说,绝不仅仅是多少贫困人口出列、人均收入增长,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持续发力,德江在产业、社会事业、人才素质、交通区位等社会经济发展全要素上的明显提升,为开启新一轮快速发展准备了条件。”德江一位干部在受访时这样认为。


  稍微梳理一下近年来德江在这几个要件上的提升情况,便知所言不虚:


  在产业方面,全面形成肉牛、花椒两大主导产业,茶叶、烤烟、天麻、核桃、脐橙5个特色产业,蔬菜、食用菌2个短平快产业,联动发展生猪、家禽、油茶等产业的“2+N”产业布局。肉牛存栏11.5万头,发展花椒16.4万亩,建成茶园17.71万亩,年均种植烤烟2.98万亩,发展天麻40万平米,种植水果12.5万亩、蔬菜30万亩、食用菌6500万棒、油茶3.17万亩、核桃8万亩。农业呈现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化、产业化新特征。


  在劳动者素质提升方面,围绕制造、建筑、服务、旅游、电商等行业和天麻、花椒、茶叶三个主导产业和畜牧养殖业,五年来仅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就完成了374期18984人次,其中高标准的东西部协作培训完成了1226人次。而为落实就业扶贫目标,全县通过组建三级劳务公司(劳务合作社),实现了“三类人员”就业77089人,这些人上岗前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为自主培养产业发展高端人才,还建成了贵州工程职业学院、铜仁学院乌江学院2所高校。


1607235532420.jpg

德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角


  视野如果再宽泛一点,在交通区位提级上,德江正成为黔东北区域唯一具备“铁公机+港口”的城市:已建成通车杭瑞、沿德、德务三条高速公路,乌江共和港口获准通航,黔北(德江)机场可研评估顺利通过,昭黔铁路、涪柳铁路、郑贵高铁规划过境。这不但巩固了德江黔东北交通枢纽位置,也对建设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黔东北专业型中心城市奠好了区位之基。


  同时,通过近年建设,通乡油路、通村水泥路、通组硬化路、入户连户路以结成便捷顺达的路网。农村水、电、讯等基础设施短板也业已补齐。


1607236231466.jpg

鸟瞰德江县交通枢纽


  类似的发展实绩,还可以罗列得很长。这些足以左右未来的发展要素从无到有或由弱变强,正是德江通过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革命获得的又一大战果。


  据悉,在成功出列之后,德江正结合实际情况,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优先位置,从政策、产业、基础设施、帮扶队伍等方面入手,全面启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科学的路径选择,接续开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欧阳海南 江婷婷

李兰松 方亚丽

实习生 熊阳玙杰

编辑 刘诗雅

编审 杨仪 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