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一朝边饶人 一世边饶情 | 花溪区对口帮扶望谟县边饶镇工作组组长田景文

20201104202901_69253.jpg


  再次走进边饶镇播东村,精品香蕉园长势甚好,村民正在忙着打理苗木。看着村民们干劲越来越足、笑容越来越多、腰包越来越鼓,细数着这一株株我再熟悉不过的香蕉苗,和刚来边饶村时的景象对比,突然恍如隔世。


  时光如流,缘分至深。今年2月,我到望谟县边饶镇接任花溪区对口帮扶工作组组长,转眼已过去9个月283天,转身已成了边饶人。边饶镇不是我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却是我倾注感情最多的地方,没有之一。


  接到组织安排时,我刚刚结束与右上肺周围型腺癌的几年“斗争”,医生劝我别劳累,家人也担心驻村工作会让我的身体吃不消。但脱贫攻坚的“战役”不能等,想到边饶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的期盼,我还是毅然奔赴到了脱贫攻坚一线。


  “春已至,疫病斩除已有期,田间地头抢农时;重返岗,奉献余热守初心,全心全意只为民;记使命,抗疫扶贫两不误,奔赴扶贫第一线”。临行前,我在日记里写下这段话。既为身体康复后能继续为党为人民工作而感到幸福和欣慰,更为组织对一名有着28年党龄老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任感到激动和满足。


  事实上,在驻边饶帮扶的日子里,不仅组织为我提供了全方位的工作保障,帮扶工作组队员们也给予我鼎力支持。这些都给了我奔赴攻坚一线的勇气,也成为我做好做精帮扶工作源源不断的动力所在。


(背包者为田景文)工作组到边饶绒春村、翁道村走访贫困户.jpg

田景文(左二)工作组到边饶绒春村、翁道村走访贫困户


  边饶镇总面积260.1平方公里,少数民族人口占96%。其中贫困村8个,深度贫困村5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全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共2361户10912人。


  山高、坡陡、谷深的艰苦环境中,长久的贫困让群众对发展失去信心,对帮扶干部更是不信任,总认为我们是“走过场、做样子”,甚至有人直言:“有本事拿点钱来放我荷包里,否则不要走这些过场。”


  为了赢得当地的信任,我与帮扶组同志走村入户开展了详细深入的走访。积极对花溪区2018-2019年帮扶边饶镇的项目资金落实情况进行督促,同时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并逐一解决。


  一方面,我们与区政府、区文旅局、区人民医院等单位积极对接联系,推动花溪资源向帮扶地倾斜。同时,与贵州交通广播952、花溪区各个机关大院及街道合作,为当地的“堡上蜂糖李”等特色农产品进一步拓宽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此外,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扶工作组利用花溪区的帮扶资金和资源帮助边饶镇播东村建起了标准化精品香蕉种植示范园;在拉稍村修好了毁坏已久的通村桥;几经周折,坎边村扶贫加油站也获得了修建批文……


(黑色条纹衣服者为田景文)  工作组查看拉稍村通村桥修建.jpg

田景文(右一)工作组查看拉稍村通村桥修建


  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赢得村民的信任,更点燃了村民们“靠自己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不少村民主动找到我,说国家政策好,要抓住机会,靠双手打拼出好生活!


  回想在边饶工作的几个月,虽然有艰辛,但成绩之下欣慰更多。截至2020年10月底,全镇脱贫人口全部出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8708元。


  如今,收官之战号角雷鸣,我的帮扶工作也即将告一段落。但淳朴勤劳的边饶人、自然秀美的边饶景都无不让我怀念,而我也将边饶视为我的第二故乡。未来我还将继续关注边饶、支持边饶、祝福边饶,时刻准备为它献智献力。愿只顾风雨兼程,无问西东!


口述 田景文

整理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朱迪

编辑 张婷

编审 杨仪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