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群众的困难是“理发书记”心里的头等大事 | 岑巩县羊桥土家族乡地坝村第一书记刘永生


  “以前不好意思出去找活路做,现在刘书记和驻村干部们给我找了这份工作,我一定好好干!”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羊桥土家族乡地坝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汪德生对我说。


  我叫刘永生,是中共贵州省委党校一名工作人员,2019年6月12日,我到岑巩县羊桥土家族乡地坝村担任第一书记。



  初到地坝村,村民的朴实让我感动;但这里的贫穷,也提醒我要用心用情去解民忧、战贫困。提起村子,人们立即想到的就是‘脏、乱、差’,破败的房屋、泥泞的道路、到处堆积的杂物、被大山围困的人家......脱贫致富,不仅是村民多年的夙愿,也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重任。


  汪德生就是地坝村脱贫路上成功蜕变的一个典型。


  2019年7月,我在走村串户过程中,认识了汪德生和汪华生哥俩,哥俩独门独户,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初见他们哥俩时,我被吓了一大跳,他们蓬头垢面,竟然两年多都没修剪清洗过头发。我立即下定决心,要做点什么,改变这种不文明的生活习惯。


刘永生给地坝村贫困户汪华生理发


  随后我购买了电动理发器,再次来到汪德生和汪华生俩兄弟家,给他们理发;同时带领10余名地坝村脱贫攻坚作战队员、大学生志愿者为哥俩房内屋外打扫卫生。


刘永生带领10余名地坝村脱贫攻坚作战队员、大学生志愿者为贫困户汪德生、汪华生哥俩房内屋外打扫卫生


  “以后头发长了就要剪,勤洗头,屋里脏了就拿起扫把扫一扫,只有自己精神面貌好了、爱卫生了,才能赢得寨邻老少的认可!”在我与作战队全体队员多次动员下,哥俩逐渐开始洗衣服、打扫卫生、开门迎接客人串门,慢慢变得自信。汪德生还走上了公益性岗位,生活也渐渐积极起来,村民们都为他的变化点赞。


  地坝村年轻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基本都是留老人和小孩在家里。乡亲们到集镇上理一次发的花费是21元(含来回路费10元、中午吃粉6元、路边摊理发5元)。按照2020年国家扶贫标准农民家庭年人均收入3972元来计算,理一次发要花2天的生活费用。从此,我利用走访的时间,开启了义务为地坝村乡亲们的理发之路。



  看得见的实惠、触摸得到的温暖,努力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提升,是我驻村的目的所在。通过我和地坝村脱贫攻坚作战队全体队员的积极争取,在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修缮和硬化荒废了30多年的沟渠,有效缓解了地坝村8个村民小组225户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


  此外,通过向我的派出单位贵州省委党校申请,得到44张书桌和电脑桌,28张椅子、28张床、72床棉被、73条毛毯、20条电热毯、15个衣柜、19个床头柜等价值8万余元物资的支持。并争取驻村工作队员杨伟的战友从部队转业退役之际5床棉被、13套衣裤等物资,用于补齐贫困户生活短板。关注贫困学子教育,驻村期间募集省委党校及社会爱心人士教育资助2.9万余元,帮助3名贫困学子继续完成学业。



  未来,我将会一如既往地用心用情,拿出决心,在推进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为民办实事。用自己的真情送去家人的温暖,让乡亲们能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通讯员 邱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余欢 整理

编辑 杨羽

编审杨仪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