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尽心尽力谋福祉,努力创造村美民富新明天|独山县下司镇下司村驻村干部韦龙秋

1.JPG


  我叫韦龙秋,是独山县融媒体中心一名记者。2018年1月,我主动请缨,申请奔赴脱贫攻坚一线,从记录者变身参与者,和群众一起战贫脱困。

  我包保的网格是独山县下司镇下司村打六二、三组,有77户32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33人。

  知民情,晓民意。为尽快掌握群众居住分布情况,我发挥记者的一技之长,利用无人机航拍每个村民小组,标识清楚每家每户分布情况,分发给11个网格员,方便同事们上门走访。

  家里有多少人,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寨内还有哪些短板?我带着这些问题,顺着分布图,逐户走访,回来梳理成台账。发现网格内还有3户群众住危旧房,100多米串户路还未硬化,人居环境有待改善。


2.jpg


韦龙秋走村入户了解民情


  已经60多岁的龙宪科是低保户,和老母亲相依为命,仍住在危旧房里。根据危房改造政策,符合拆旧建新要求。

  几次上门动员他拆旧建新,总是早上答应下午就反悔。为了做好思想工作,我常利用晚上的时间到他家中拉家常,宣传政策、听需求,龙宪科提出,修新房要多预留一道门,方便出入,而这笔开支超出了危改补助标准,我和村干部掏腰包把这笔资金补上,龙宪科终于签下了协议。

  经过3个多月的建设,龙宪科和她的母亲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和龙宪科一样享受危房改造的贫困户共4户,至此,网格内所有群众都住上了安全住房。

  住房的问题解决后,我又将完善群众出行和加强人居环境摆上了日程。


3.jpg


韦龙秋(左二)召开群众会征求意见


  为了快速推进项目,在大家不太看好的情况下,我多次与组长,“组管委”成员商量沟通,召集群众开会讨论,决定由群众先出资,政府后补助的形式开展道路硬化和人居环境整治。

  通过挨家挨户筹资,动员有挖机的大户参与,800平方米的活动广场顺利开建。为了加快进度,赶上项目报账时间,我每天顶着烈日在施工现场紧盯施工。经过1周的建设,我们在全村率先完成活动广场的建设。同时修通了400多平方米的串户路、30米的排污沟、18个花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为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我着力用好用活“志智双扶·十比十评”,先后推荐评议出“清洁庭院示范户”“遵章守纪示范户”“自立自强示范户”等6户,并在网格内张贴荣誉海报,召开群众会宣传,号召大家向先进学习,在网格内形成了人人讲卫生,家家争先进的良好局面。


4.jpg


小朋友在新修的活动广场玩耍


  驻村三年来,在驻村尖刀排、村支“两委”的支持下,通过危房改造、补短板、改善人居环境等,如今的打六二、三组焕然一新,每天晚饭后,宽敞的活动广场上,村民们三五成群跳着广场舞,小朋友们或打乒乓球,或在健身器材上锻炼,一派文明和谐景象。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将继续努力,认真落实好各项脱贫攻坚政策,为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而继续奋斗。

  整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莫宇

  编辑 王小婷

  编审 杨仪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