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肩上背着雷锋包 心里装着老百姓|德江县枫香溪镇软坳村驻村干部邓军

20201124170116_13163.jpg


  我叫邓军,出身农村,对基层大地有着特殊而厚重的感情。2018年7月,组织派我到铜仁市德江县枫香溪镇软坳村驻村,我毫不犹豫,奋力奔向脱贫一线,成为了脱贫攻坚队一名光荣的“战士”。

  我肩上背着雷锋包,心里装着老百姓,去到农户家里,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子,同想一个法子,希望群众多挣一叠票子,早日脱贫致富。驻村期间,雷锋包成了我的忠实“伴侣”。


1.jpg

邓军(右)正在核对农户信息


  总觉着自己有着使不完的拼劲,也似乎不觉得疲惫,群众整天都看见我奔走村里,不是去群众的家里,就是到田间地头,大家亲切地称我“邓同志”。

  2019年,结合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群众拆旧房有补助,我立即召开群众会,劝说群众在规划范围内对破旧房、危房进行拆除,不仅动员,还自己积极参与,上房子揭瓦,我第一个冲上去。

  一次为帮助群众补门窗,手指不小心被门夹坏,去医院动手术拔掉了指甲,十指连心,没等痊愈就又继续投入了战斗。


  我是山里娃的“邓叔叔”。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我很关心村里的贫困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坚决不能让他们失学辍学。

  我积极争取资金,为本村凡是考上二本以上的孩子进行额外的奖励。积极协调民进吴中支部教育帮扶资金,为山里的孩子送去了“及时雨”。隔三差五我会去看望贫困孩子和留守儿童,给他们辅导作业,送文具和衣服,山里娃都亲戚的叫我“邓叔叔”。


3.png

 我是攻坚队里政策宣传的“好手”。入职前我曾是一名推销员,无数次推销失败让我总结了销售技巧和沟通的艺术。村里每个组开群众会,同事都会请我去宣讲一番,群众听得进,能明白,记得住,笑称:“邓同志讲得明了,我们都懂了”。在平日里,群众有不明白的政策,都会打我的电话咨询,所以,我的电话成了群众的热线电话。

  我是同事的“好搭档”。我经常会主动“献殷勤”,帮助同事一起做事,一起攻坚克难。帮助核实数据,撰写工作总结,印发宣传单,常常工作到深夜,孤灯下总能看见我的身影,我成为了同事的“好搭档”。

 我是父亲心目中的“大忙人”。父亲身患高血压,尿酸高风湿病,一个人在老家,只要天气变化或饮食不当,脚就会痛,有时痛得连床都下不了,有几次住院,都是请邻居帮忙送到医院的。但由于脱贫攻坚工作忙,我甚至都没有去医院照看过,所以,他经常说我是“大忙人”。

  我是不称职的“丈夫”。在妻子身怀六甲时,不曾陪她去做过一次产检,妻子血糖高,医生建议住院观察,却因为没有人照顾,妻子没有选择住院,靠食物来调节。

  生大宝时,妻子发着高烧还未痊愈,我委托家人照料后,便返回了工作岗位。至今二宝1岁多,几乎没怎么好好抱过孩子。妻子苦笑着说:“孩子是我生,外婆养,爸爸都不曾来观赏”。我心里暗自愧疚,深知自己是最不称职的“丈夫”。

 我是孩子眼中的“假爸爸”。因为工作关系,我很少回家看孩子,从最初的电话、视频聊天,到最后,一个星期都很难通上电话,孩子在电话那边说着:“你是假爸爸,我不理你了”,可我的心里是何等难受,心里暗念着,等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的那天,一定带着孩子去游乐场,把失去的陪伴补回来,可这一天,始终还打着“欠条”。


  我爱岗敬业,只因胸前的党徽。我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子,我用坚守诠释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用肩膀担起脱贫攻坚的重任。

  终于,我与脱贫攻坚队一起努力,实现了全村130户530人顺利脱贫致富,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我的驻村扶贫故事也因此而精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勇 整理

  编辑 胥芬芳

  编审 杨仪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