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小周”变“老周” “空心村”变“明星村”丨三穗县八弓镇新美村党支部书记周承武

20201117104852_46397_副本.jpg


  穿过亚茶沟,翻过岩脚坳,一片世外桃源呈现眼前,这便是我的脱贫攻坚战场——新美村。驻村三年多的时间里,我见证了新美村从“空心村”变成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而我从“小周”变成村民信任的“老周”。


20201202165808_35815.jpg

新美村美景图


  我叫周承武,是贵州黔东南三穗县八弓镇新美村党支部书记、党建指导员,兼新美村脱贫攻坚指挥所信息员、网格员。2017年我从县八弓镇交通安全管理站派驻到该村,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战斗”。


  今年10月,是我驻村以来最开心的日子。我们村上召开2020年扶贫项目分红大会,为全村147户贫困户发放分红资金73500元,这一天,也是我们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几年来工作成果展示的一天,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喜悦感,回顾这几年村上的发展,我们是一步一个脚印“踏”出来的幸福感。


20201202165910_10017.png

周承武帮助合作社搬运黄桃 欧阳可林 摄


  新美村很美,但前几年的名声却有点“臭”。全村有村民407户12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7户500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9%,是国家深度贫困村。2016年因“班子不和,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等原因,被评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


  驻村之前,虽然做足了思想准备,但一到村上开展工作就碰了“一鼻子灰”。因为驻村工作队与村干之间沟通不畅,一直以来关系不融洽,导致工作推进十分被动,多次被县、镇指挥部点名批评。


  “一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搞好团队关系,凝聚攻坚合力成为了驻村后的首要工作。为了缓和关系,我主动当起了“和事佬”,趁着周末把大家聚到一起吃个饭,晚上组织大家聚到一起喝喝茶、谈谈心,交换彼此对村级发展的看法,拉近驻村队员与村干之间的距离,一来二去终于解开了驻村工作队和村干的心结,大家也打成了一片。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得到了驻村工作队和村干们的理解支持,我就想着为村里做一些实事。


  新美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村内只有老人小孩,田土普遍撂荒,村内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


  脱贫快不快,全靠产业带。没有产业支撑,脱贫摘帽只能是“天方夜谭”,看着墙上的日历一天天翻过,我的心变得焦躁起来,一有时间就和村干摆产业、谈发展、讲种植、说养殖,然而大家却依然无动于衷。我知道“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群众看”。我先是帮村上成立合作社,再组织村干、党员、群众到怀化、玉屏、福泉等地去学习考察,群众的守旧思想才开始慢慢转变。2017年底,180多户村民自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10多名村民自筹资金15.9万元加入合作社,在村民积极踊跃的参与下,我们争取财政扶贫资金154.9万元,完成了1200余亩精品水果种植,带动就近就业200余人。


20201202170039_76506.jpg

周承武带动村民一起种植桃树


  一花引来百花放。除了种植黄桃外,我们又按照“种养殖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争取到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350万元,修建了年出栏5000头的生猪养殖场。产业一步一步做大,村里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大家的笑脸也越来越灿烂。


  村子富起来了,但是村里基础设施却一直是我的“心头病”。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白天不见车,晚上黑漆漆。”这是刚到新美村的感受。为了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我按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积极争取饮水、教育、住房、医疗等各项政策补齐群众脱贫短板。驻村期间,我通过争取政策共实施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4户、“三改一化”85户、透风漏雨30户,新建公共厕所1所,建成通组公路2000米、联户路9539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69盏。


20201202165954_61956.jpg

周承武帮助村民修补房屋 欧阳可林 摄


  如今,从远处俯瞰新美村,仿佛走进一幅风景画,村寨干净整洁、文化墙上色彩鲜艳、休闲广场上欢声笑语不断.......


  2020年新美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州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村级合作社也被评为“黔东南州脱贫攻坚优秀合作社”,新美村一下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有回报的,远望着新美村,我和村民们一起期待着来年的春暖花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蒋鸿琪 整理

见习编辑 吴一凡

编辑 肖慧

编审 杨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