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暖心“小棉袄” 让“五保户”不再孤独丨平塘县克度镇先进村网格员刘青

20201124170116_13163.jpg


  我叫刘青,2017年刚大学毕业的我通过招考进入到了平塘县委办工作,2018年11月被选派到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先进村任网格员。


  刚到村开展工作的我,面对的是陌生的工作环境、陌生的人,这陌生的一切让我感到忐忑不安。但我深知此次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艰苦的工作环境没有让我退缩,身体的不适没有让我放下自己的责任。我迅速调整工作状态,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了从一名普通办公室工作人员向脱贫攻坚网格员的角色转变。


5.jpg


  “青孃你来了,这是我侄子刚买的橘子,你尝下,可甜了!”老人见到我和同事来,热情地说道。“公,最近身体怎样?在这住得还习惯吧?”我接过老人手中的橘子,与他进行交流。

  这位老人是我驻村在开展前期入户摸底工作时认识的,81岁高龄的姚茂齐老人当时独自居住在偏远的深山里,由于道路狭窄且泥泞不堪,我们需要徒步约30分钟的山路,才能到达他的家中。由于老人自己没有子女,不愿意给侄子添麻烦,即使镇、村工作人员和其侄子多次劝他搬出去,他都以住在山里习惯了、一个人自由自在为由拒绝了。年久失修的房子、行动不便的老人,成了我们每一位驻村干部最担忧和牵挂的事情。“无论如何都要劝姚公搬出来”成为我们驻村干部的首要目标。怎么让老人愿意搬出来?也成了萦绕在我们头上的一大难题。


4.jpg


  “公,我……”没等我开口,老人黑着脸盯着我说:“别说了,我知道你又要劝我搬出去,我不搬,我就在这,哪儿也不去,你们走吧,我不欢迎你们。”我呆在原地,满怀的信心被老人冰冷的态度瞬间浇灭了。作为一个小姑娘,我不禁觉得有些委屈,徒步走了那么远,我也是为了他能够安享晚年,可是却吃了“闭门羹”,泪水逐渐充盈着眼眶,但是作为县委办的干部,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很快调整了情绪,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忍住了眼泪,努力露出一个笑容,微笑着对姚公说:“公,我今天来只是来看看您的。”说着,我从门边的袋子里抓起包谷帮他一起喂鸡,并跟他聊起了家常,他看我没有再提起他搬家的事,态度也有了稍许的转变。

  就这样,这段山路我们不知来回走了多少次,一直从深冬到盛夏,老人一天不搬出深山,我们的心始终牵挂着。或许是被我们的执着感动了,也或许是因为日复一日的思想动员终于有了成效,在我们再一次来到老人家时,老人有点局促不安,双手紧张的不停搓着,我们捕捉到老人的顾虑,“公,您是有什么事要问我们的?”我小心翼翼的询问着,“我,我……”老人一直犹犹豫豫的,像是不知道如何开口。“您是不是想通了?”我开心的问。“我想了下,自己年龄大了,在这里也让你们担心,我侄子也是每天来劝我。”老人轻声的说着。


2.png


  老人的话一落,我们几个互相对望了几眼,都从彼此的眼睛了看到了喜悦和开心。2019年6月19日,老人终于点头答应搬家!得到老人的允许后,我们立马行动起来,将老人的行李收拾打包好,掺扶着老人往山下走,一步一步的离开老人居住的危房。老人有些不舍,不停的回头看自己居住了几十年的木屋,我轻轻的扶着老人,安慰道:“以后你想回来,我们再陪您老人家回来看看。”他轻轻的叹了口气说:“不来了,搬出去就开始新生活了,以后我就颐养天年了。”说完爽朗的笑了起来,那笑容深深的感染着我们。


3.jpg


  在离姚茂齐老人家不远处,还有一个特困供养户胡大红,53岁,听力一级残疾,不会说话。在跟其他村民的聊天中,我才慢慢了解到,他平日痴痴呆呆的,身上穿着松松垮垮的破烂衣服。他也没有其他亲人,由家族里的每户人家轮流照顾。当我听到这些信息时,我不敢想象平常他的生活是怎样的。

  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在很多时候,家族里的人都不能及时的给予胡大红很好的照顾与关心,最多也只能买米买菜定期给他送去。一个无儿无女、听不见也说不了话、看起来又痴痴呆呆的残疾人,住在堆满杂物的房间里,生活环境脏乱差。这让我们犯了愁,因为我们无从下手,甚至连基本的交流都不能保证。


1.jpg


  于是我们从小事开始做起,自己掏钱为他买来牙刷牙膏,教他刷牙;教他叠被子、收拾屋子;帮助他修缮房屋、装了新的电线;为他送去了彩电、床、衣柜、桌子、炉子、大米等等,让他的生活条件一点一点得到了改善,让他的生活环境得到提升,让他感受到更多的关怀与温暖。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也是这样和贫困户一点一滴的熟悉彼此,让彼此成为家人,我们一步一步的在自己的网格中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住房安全、合医收缴、教育保障、全员人口摸底、就业信息排查、易地搬迁后扶……我们都团结一心去做,带着微笑、带着热情,从不拒绝、从不推脱。

  选派驻村担任网格员的两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对于刚刚参加工作不到三年,就经历了从办公室到驻村网格员的年轻姑娘而言,是漫长而充实的。从一开始的不知道怎么和群众交流甚至不敢开口到后来的家长里短无一不谈,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认可。与此同时,我也在群众中学习到以前学不到的东西,在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与困难的同时,也和他们成了朋友,不少群众把我们网格员当成了知心人,我想,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通讯员 李筱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庆 整理

编辑 胥芬芳

编审 杨仪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