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从等靠要到主动脱贫 我见证的群众蜕变丨天柱县地湖乡地湖村驻村干部袁通荣

20201112153422_60404.jpg


  2018年4月,因为工作安排我来到黔东南州天柱县地湖乡地湖村开展驻村工作,这一块贵州“小天地”,一切事物都是那么神秘新奇。


  第一次走访来到桥冲组,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村民吴宜勤。一栋砖混平房前,一个干瘦、矮小、60来岁其貌不扬的老头,穿着一件掉色的背心、旁边放着个小小播音机,躺在躺椅上,嘴里叼着香烟,一摇一摇的,一副悠哉样。


2.jpg


  村支书对我说这个就是我们村的贫困户,也是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走近,家旁边一大块空地满是白色垃圾,伴随一股子恶臭,苍蝇一阵乱飞。

  我们来到他跟前,村支书指着我向那老头介绍说我是县里派下来的驻村干部。一听到我是派驻村干部,这个老头像打鸡血似的,立即站起来紧紧握住我的手说道:“哦,是县里的领导啊,欢迎你啊!快坐!快坐!”

  “哎!领导你看,你看,我家里一样像样的东西都没有,你是县里来的领导啊,以后就靠你啦,嘿嘿嘿!”吴宜勤嘴角上扬,一副嘻哈样,眼里还透出一丝丝狡黠。听着他嘴里一句又一句的领导称呼我,心里总觉得怪怪的。

  之后,我又单独到他家里走访,客厅放着一台冰箱,打开一看除了一些剩饭剩菜和几瓶水就空空如也了。

  卧室里两台超大液晶彩电分别摆放在窗前和床头靠墙的桌上正播放着电视剧,房顶悬挂着LED彩灯,一闪一闪的,衣物凌乱的堆放在床上,电线横七竖八的乱接乱搭。

  我就问,两台电视同时放,大白天的开着灯不浪费电啊?

  “怕啥呢?领导,电费钱由国家出呢。电短路,烧点怕啥?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反正电视都是国家送的,本来只有一台,后来听说又送电视,我谎说坏了就又领了一台。”看着他一副洋洋得意和无所谓的样子,我竟一时无言以对。


3.jpg

  来到了厨房,一包大米随意地放在地上,一只塑料桶盛着半桶水,自来水管歪歪斜斜挂在板壁上,滴滴答答的滴着水,地上早已浸湿一大片,几个吃过的碗散落在灶前简易的案板上,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

  来到门口找了个地方坐下,我仔细地询问了他的家庭收入和吃、穿、住、行情况后,我说:“按此说来,你两不愁三保障都达标了,你可以脱贫了啊。”他一听就急了,摇着头说不能脱贫啊,一脱贫啥都没有了,这个事情搞不得。”


  2019年,我作为驻村干部又是网格员,我走访吴宜勤的时间逐渐多了。走访次数多了,我和吴宜勤也慢慢熟悉了起来。

  一次,突然接到吴宜勤打来电话来生病了,浑身无力。我急忙叫上片区家庭医生,驾着我的私车赶到吴宜勤家,看到吴宜勤躺在床上脸色惨白,捂着肚子正在呕吐。我和吴隆医生扶着他到车上,赶到了乡医院,一检查是吸入有害物和食物中毒。

  2020年1月24日,除夕。我正在乡里开关于预防新冠肺炎紧急防控工作会,吴宜勤打来电话说家里电路碰电了,没法用电,散会后赶紧驱车到他家,经过两个小时的维修处理,

  五月春暖花开,疫情逐渐得到了控制。一天,突然接到吴宜勤的电话说:“老袁,你都好久没来看我了,现在不忙了,得来我家坐坐哦,听说你们要开展与百姓吃同心饭活动,一定要到我这里来一次,叫上指挥所的同志一起来哦。”电话那头语气满是喜悦。


1.jpg


  今年拟脱贫人员村民小组提名评议会开的如火如荼,我们前往桥冲小组长吴彦家,老远就看到吴宜勤穿着一身朴素的老式军装,虽有点旧,不过洗得干干净净,倒也挺整洁,一个人站在路口向我们这边一直张望,村民们也早早的在院子里等着我们。

  村两委的同志就方案进行开场白,接着由村民发言,吴宜勤举手要求第一个发言。我心里咯噔一下,他这要唱哪出戏?村支书示意他站起来说话。

  “我提我自己,我认为我符合脱贫条件,完全可以脱贫。”他那硬朗的声音有一种坚决。

  我们都哈哈笑着问他,怎么转变得这么快?他说:“以前总是觉得我一个人,无亲无故的没啥盼头,粮油都有政府有送,盼着救济和特困金过日子,得过且过,自从老袁到我们这当网格员后,你们大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特别是疫情期间,你们都那么忙,还想着为我送东西,这都不该增添你们麻烦啊。”

  看着老人眼眶湿润,我们想岔开话题,老人摆摆手示意,继续说道:“老袁每次来,不嫌我脏、家里脏,帮我整床叠被的,还坐下跟我谈心,我感动得很啊。”并说道,“我还有一个要求,听说政府现在聘请村、组保洁员,我想去做,不知道可不可以?”

  我说:“你超龄了,再说,劳动报酬是按计划发放的,你就好好的喂养你的鸭子,种种菜,保护好身体,安心颐养吧。”

  “我是不要钱,我就是想为大家伙做点事而已。”老人急忙辩解道。

  交谈完,他送我们走到村口,让我今后带着大家经常来坐坐,眼里满是诚意。听着他一口一个老袁的叫我,心里倍感亲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德玉 整理

  编辑 胥芬芳

  编审 王璐瑶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