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初心”扶贫展真颜︱龙里县谷脚镇观音村驻村干部陈林

20201128125133_36097.jpg


  “贫困不除,誓不罢休……”


  我叫陈林,是龙里县委组织部下派到谷脚镇观音村的驻村干部,时隔3年,我脑海里依然能回想起2017年8月16日那天在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上立下的铮铮誓言。


  刚到高新村,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远。它位于哪嗙和醒狮之间,总面积23.5平方公里,距龙里县城35公里,距镇政府18公里,是原新坪村和高枧村通过村居优化后形成的大村,现有农户523户247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5户659人,是谷脚镇贫困村之一。


1.JPG


  根据工作安排,我负责把场组脱贫攻攻坚工作,把场组总人口为62户288人,贫困户28户88人。对于一个性格内敛,平时在领导面前都不敢大声说话的我来说,要做一个组的工作,确实是件头疼之事。开始我处处碰壁,究其根源,我对他们不了解,他们对我也不熟悉,所以要想今后开展工作顺利,必须得户户清,人人熟。


  自那以后,我经常利用晚上7点到8点这个时间段,与同事挨家挨户的走访,一家一户的了解基本情况,有时为了走访“隐居户”,走路都得走2公里。经过近一个月的走访,手中的驻村笔记也记了满满大半本,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都能了解,关于群众殷切的希望我也牢记于心,通过走访,大家逐渐认识了我这个包寨干部,也都称呼我为小陈,被那么多人接纳,心中满满的幸福感。


  和大家“混熟”之后,我也正式进入“工作状态”。为使把场组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积极组织群众召开群众会、院坝会等,进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开展农村三改、危旧房整治、独户路、联户路、通组路硬化等,实现全组通自来水,均安装户户通。


2.JPG


  同时,积极动员群众开展“四新四化”“庭院经济”等环境改造,帮助完善寨规民约,制定卫生包保分布图,建立管护制度等,群众思想认识也进一步得到提升,人居环境常态化管理也进一步得到保障,基础设施也进一步得到完善。看到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心中满满的成就感。


  要想真正达到稳定脱贫,必须得有可持续增收的产业支撑,通过前期走访了解和实地查看,把场山多地少,土地富含硒,硒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可在山上大力发展刺梨种植,填土进行水稻及季节性蔬菜种植,通过合作社运作,宝地收购群众产品,形成产销一条线,群众不愁销路,又有保障,积极性自然就高。


  组织群众大会,动员大家种植刺梨、水稻及季节性蔬菜,政府给予一定的化肥、磷肥及种子补助。最终在大家积极参与下,把场组共种植刺梨200余亩,水稻100余亩,马铃薯、辣椒等共计60余亩。同时,积极组织把场组28户贫困户积极参与“先建后补”生猪、肉牛、蜜蜂等养殖,户均增收2000余元,2018年把场组28户贫困户均达到稳定脱贫。


  2019年9月,因工作需要,我又从火热的高新转战另一边“战场”观音,观音村属谷脚镇非贫困村,总的贫困户只有15户33人,脱贫攻坚的压力不大,工作重心在于村寨建设、产业发展方面。为及时进入工作状态,积极走村入户,在短时间内精准掌握15户33名贫困户详细情况,及全村19个村民组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完善党员开会议事制度、村规民约、寨规民约、组管委制度等,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力建设。我积极组织村两委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通过志愿服务形式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积极参与村寨建设、环境治理、村社合一等,打造精品示范寨组4个,选树先进典范百余人,实施长效产业3个,干群关系进一步得到提升,群众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


  现如今,驻村时间已有两年多了,无论是在高新村还是在观音村,虽然驻村地点变了,但不变的是驻村干部的身份和当初立下的铮铮誓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鹏

编辑 周梓颜

编审 王璐瑶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