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天眼时评】用足新机遇增加搬迁群众就业“饭碗”

微信图片_20200424175716.jpg


  食用菌用房及配套设施项目占地22亩,工人在采摘平菇,香气充满整个生产车间;加工制作衣服的扶贫车间,工人穿针换线、缝合收边的场景,繁忙而有序;社区办公室门口的大屏幕,滚动播放县内企业的招工信息,为搬迁群众和企业架起信息畅通的桥梁……日前走进独山县百泉镇望城社区,看见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的生产生活景象,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就业稳,搬迁群众才拥有立足之基,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才拥有基本依托。望城社区是2018年度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共有1814户7404人,来自全县8个乡镇。劳动力人口4233人,3947人实现了就业,每家每户都有一人以上就业。在服装和食用菌生产车间,见到这些搬迁群众在熟练地按着流程操作,他们已经完成了从农民到工人的身份转换。极少数搬迁群众成为社区干部,从穿着到谈吐,精神面貌都已经看不到农民的痕迹。他们从偏远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差的乡村搬迁进城,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增强了获得感。


  做好劳动力省外输出,是搬迁群众实现稳就业的关键举措。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70%左右,对于外出务工大省的贵州来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搬迁群众到东部沿海地区务工。望城社区通过政府组织、群众自发和相互介绍的方式,输出2074人到省外务工,在劳动力人口总数中占到将近一半的比例,撑起了搬迁群众就业的半壁江山。对于这部分人群,需要加大动态监测力度和培训力度,在稳定就业的基础上提升劳动技能,进而提高收入。


  推动产业发展,是增加搬迁群众就业岗位的关键举措。产业发展是创造持续稳定的就业岗位的前提条件,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谋划推动经济发展,搬迁群众的就业“蓄水池”就会越做越大、越做越深。贵州协力科技有限公司入驻望城社区扶贫车间,解决了110人就业,60%为搬迁群众,月工资3000元左右。扶贫车间加工制作的智能控温衣服,出口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国家,旺盛的国际市场需求催生了分厂,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增加了就业岗位。食用菌厂房共有24个生产车间,有2间已经试投产运营,待全部投产后可解决60人常年务工,加工阶段务工人数将达200人。1500平方米的农超项目已经交付使用,现在正在洽谈引进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继续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谋划发展一批产业,就能够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增加就业岗位。


  依托当地企业资源拓展就业覆盖面,是提升搬迁群众就业质量的关键举措。望城社区搬迁群众1641人在县内就业,公益性岗位和自主创业的有315人,大多数人员在当地企业上班。有些搬迁群众的家庭情况特殊,不仅不能外出到省外务工,而且不能在家门口在固定时间和固定场所上班。政府部门充分利用当地企业资源,将棒球、电子元件和耳机线放在搬迁群众家里自行加工,企业按件付费,让54个群众实现在家就业。工作时间灵活,家里忙的时候少做一点,时间充裕时多做一点。工资单显示,最高的月工资有2468元,最低的有300多元。


  大量的农民群众易地扶贫搬迁进入城镇,劳动者这一关键性的生产力要素,在地理空间上发生了大移动。用好易地扶贫搬迁所产生的新变化新机遇,围绕搬迁安置点谋划发展一批产业,让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向安置点集中,将会形成新的生产力格局,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压力就化成了经济增长的机遇。


  大量的农民群众易地扶贫搬迁进入城镇,也给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机遇。比如,相关部门组织劳动技能培训就比以前便利得多,由于生产生活环境的变化,搬迁群众接受新观念新技术的意愿也会比以前强烈得多。用好易地扶贫搬迁所产生的新变化新机遇,是稳住搬迁群众就业、提高搬迁群众务工收入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伍少安

编辑 韦一茜

编审 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