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志智双扶”脱贫有路︱从江县刚边乡西部计划志愿者梁全英

20201128125133_36097.jpg


  我叫梁全英,2019年8月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家乡,踏上了一条光荣且具有意义的志愿路,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现服务于从江县刚边乡人民政府。


  刚回到乡镇报到,我被安排到党政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对于刚接触工作的自己,就像一张空白的白纸,无经验,无经历。面对未知的工作,我学会了从最“基础工作”做起。于是,每天走村入户,挨家挨户宣讲政策。


1.JPG


  作为一名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我深知改变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既是当前脱贫攻坚战的薄弱环节,也是脱贫攻坚战的难点。


  刚边乡是一个少数民族乡镇,壮族人口占了全乡的77%,苗族占了23%,壮语是他们大部分村民的语言交流方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利用下班空闲时间,当起了夜校的导师,以“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为载体,以“扶智扶志”为目标,组织广大群众到夜校上课,为群众开展扫盲教育、双语教学、职业技能培训等教学活动。


2.png


  “脱盲”是脱贫的关键,“扶智”是扶贫的前提,而学写汉字、讲汉话正是我们脱贫的第一步。然而,对于常年以壮话交流的群众,刚开始很多学员不愿意学,他们不愿意丢弃自己原有的语言,不理解学汉话的意义,所以夜校常常遇到“无人上课”的情况。


  面对这种问题,我决定挨家挨户进行宣传,深入农户家中进行宣讲“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经过一周的动员之后,夜校陆续迎来了新“新学员”,大家纷至沓来,按时按点到校学习,夜校里变得越来越热闹。截止目前,刚边乡青年脱贫攻坚流动夜校已完成55期培训,涵盖4个深度贫困村,1个易地移民社区,培训群众达1000余人。


3.jpg


  为了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得知社区开办四点半课堂后,我立刻联系社区负责人,毅然加入“陪伴小课堂”教师队伍,成为孩子们的“梁老师”。


  每天利用下午四点半时间为社区的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等健康有益的活动,以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结合广大学生的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平时收集一些手工物品,丢弃的瓶子。有针对性的为孩子们开展“书法兴趣课堂”、“手工设计比赛”等课程。让孩子们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为自己设计“原创”作品。


  因此,在课堂上,孩子们很快养成了动手能力的好习惯,学生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纷纷为我竖起大拇指,工作也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懂事的孩子们也会在每一次练习书法后将教室打扫干净,主动的为老师清洗毛笔。


5.jpg


  作为孩子们口中的“梁老师”,每次看到孩子们开心、高兴的样子,我感到无比的欣慰。群山无言,青春有声。在往后的时间,“陪伴小课堂”将继续陪伴着孩子成长,我和孩子们的约定也会如约而至。


  一年来,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初记在笔记本的那句承诺“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去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如今,我与孩子们的时光,就是最好的证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夏华

编辑 周梓颜

编审 王璐瑶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