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13年的坚守与努力,贫困村变小康村丨铜仁碧江区老麻塘村支部书记杨秀军

20201112153422_60404.jpg


  我是铜仁市碧江区滑石乡老麻塘村支部书记杨秀军,2007年被选为老麻塘村委会主任,2015年我被选为老麻塘村支部书记,回想起十来年的帮扶往事,我经历了思想的变迁,也看到了老麻塘逐渐由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了声名在外的小康村。


  2007年,我被选为老麻塘村村委会主任,面对又陡又烂的山路,修路是第一要务。但老麻塘村“又穷又偏”,路怎么修?


3.jpg


  为了通路,我只能厚着脸皮天天往乡里跑,往市里跑(时为县级铜仁市),大念“通路经”,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老麻塘村第一条公路修建完成,随着一条条公路的建成,“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也成为了村民们茶余饭后摆谈的历史记忆。

  基础设施建设,当然不能忘了水电。老麻塘地理位置特殊,位于贵州与湖南的交界处,2007年以前,老麻塘用电全靠湖南供给,双方若是产生矛盾,拉闸断电时常发生,非常被动。


5.jpg


  为了本村能够通电、通水,我厚着脸跑遍乡里、市里、组织部、电力局、水务局……在多方组织协调下,老麻塘村基础设施完善,村里得到快速发展。

  虽然村里的基础设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没有产业支撑不行。

  2015年,我到华西村参观学习,被当地的乡村发展、产业规模震撼到了,满脑都是家乡该如何发展,考虑到老麻塘村的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决定以“生态乡村、精品农业、富美农家”为目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说干就干,回乡后我带领村支两委在湘黔交界处流转土地上百亩,开始打造“牛王城生态园”农旅一体化项目。


1.jpg


  我作为牵头人带头入股,并当众打下保票,“要是赔了,赔了多少,我补多少。”这句承诺让本犹豫不决的村民们顿时没有了后顾之忧,资金筹集一气呵成。

  如今,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建成斗牛场7.8亩、斗鸡场800平方米、山羊养殖基地2000平方米......水果蔬菜基地、运动场等休闲场所应有尽有。如今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儿童游乐场正在规划建设中。

  自2016年7月开园以来,累计收入200余万元,带动80名贫困群众就近创业就业,共155余户精准贫困户和困难户参与入股分红,每户实际增收3000元,常年在园区就业的贫困群众人均收入2万余元。已成为老麻塘村整村脱贫出列的中坚力量。

  老麻塘村一直以来都是产粮大区,杨秀军认为,老麻塘村所产的水稻就是一个宝,自明代嘉靖27年(1548年)起,每年上贡朝廷而得名,斐声海内外,故称为“白水贡米”。但前些年,却深锁闺中、无人识。

  为解决群众担心的成本和技术问题,我多次到农业、财政和供销部门沟通、协调,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区农业部门为白水贡米合作社和种植户免费提供优质种子、肥料、薄膜,并专门派技术员到田间地头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为解决销路问题,我多次带领村支“两委”干部往返于市区和老麻塘村了解市场,积极联系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同时销售。


4.jpg


  有了销路,更要转变群众的思想。为了让群众放心大胆的种植大米。我通过走访、劝说群众,详细地向群众讲解“合作社+贫困户”统购统销的模式,消除了群众的顾虑。如今,白水贡米的种植面积从以前的500亩扩增至4300亩,共涉及到群众有1100户(其中精准扶贫户有132户),每户可增收1万多元。

  不仅如此,考虑到村里的留守儿童,我协调争取资金打造留守儿童关爱活动阵地。同时动员全村村民组长、党员群众以及返乡创业青年等社会爱心人士,组建邻里爱心互帮队,负责周边留守群体的安全提醒、协助管理、帮扶关爱等工作,联系心理疏导专家成立心理辅导队伍,为性格孤僻的孩子提供免费服务。

  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基金之后,我作为支部书记,带动党员群众300余人参与留守儿童募捐,共募集基金4.7万元。老麻塘的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村里群众的认可赞扬。

  如今,老麻塘村农旅产业蒸蒸日上,白水贡米名声鹊起,群众们也因产业吃穿不愁,但还算不上无忧,要是他们每年都有十来万存款,那我就没有遗憾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煜妤 整理

  编辑 胥芬芳

  编审 王璐瑶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