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 “对症下药”让脱贫来得更实在︱仁和居委会驻村工作组帮扶干部韩龙富

20201128125133_36097.jpg


  我叫韩龙富,是仁和乡计生特岗,2017年8月,根据组织安排,我成为仁和居委会驻村工作组的一员。这里辖16个居民组1061户3278人口,不属于贫困村范畴,因为是政府所在地,大家在政策接受程度上比较开明,可能会有人觉得这种情况下,贫困户会少,在“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配合程度比其他村(居)高,推进工作要容易一些。但现实是,这里建档立卡贫困户116户461人,缺资金、缺技术占一半以上,因离黔西县近,落实政策上两个地方也被常做比较,存在“听风便是雨”的现象,总认为我们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存在偏差,想把扶贫工作干好,难度一点也不低于其他村(居)。


1.jpg

  到黄良海户宣传有关扶贫政策


  为了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我对仁和居委会识别并建档立卡贫困户116户461人来了一次大走访。印象最深刻的是到关键二组黄良海家,常常是“热脸贴冷屁股”,一个人唱“一台戏”,只见我一个人不停地对他讲政策、做登记,但他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最后才慢悠悠地冒出一句,我晓得政策是好的,但我家从来没得过政府家什么好处,这路、院坝什么的都是自己用,就不劳领导们操心了。听到他这样说,我明白这是有“怨言”了,要赢得他的支持就要有实际行动。


  于是,我主动给他家协调水泥、砂石等物资,带着帮扶干部一道运砂石、浇筑连户路,本来冷眼旁观的他也参与其中。也许是“示范效应”,最终仁和居委会硬化通村路及通组路共 9条9.78公里,连户路38户1497米,院坝硬化40户792平方米,实现硬化路、硬化院坝全覆盖。


2.jpg

  发动群众种植辣椒300亩


  基础设施的完善只是帮扶的第一步,扶的本意是激发内生动力,找准发展方向,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才是长久之计。黄良海的兄弟黄良平也是贫困户,在摸底排查中,一家5口吃穿不愁,还喂养了2头猪,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的5亩烤烟。走访时,他总是嬉皮笑脸地说道,要是能有钱发展养殖,他相信脱贫会越来越近。这种“明眼人”一看就能了解的问题我也记录在笔记本上,并向他讲解特惠贷三年政府贴息的政策,到期自主还贷,他犹豫了。原来2018年汛期,由于他家地势“特殊”,在河边修建的养殖圈舍被大水淹没,喂养了半年多的猪要么淹死、要么被冲走,他害怕到时候还不上贷款。考虑到他的抵触心理,我帮他向上级申请发展养殖产业补贴,并告知其喂养两头能繁母猪补贴5000元的发展政策,就这样,两头能繁母猪圈养在他家圈舍里。截至目前,8头猪达到出栏条件、5头小猪崽正在茁壮成长、2头能繁母猪也平平安安,在养殖上的收入将达到4万余元。


  以特惠贷和产业帮扶等方式,我们共动员51户农户申请“特惠贷”资金201.5万元;按照户均不超过1万元的标准,动员29户购买能繁母牛养殖27头、能繁母猪养殖6头,争取产业扶持资金15万元,让想发展的贫困户不惧发展,切实增加经济收入。


3.jpg

  组织贫困户务工增加收入


  依据贫困户自身基础定制发展计划实现的是个人家庭收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才是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途径。我们双管齐下,在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的同时,成立了仁和居集体合作社,组织村干部3次外出学习考察,通过召开群众会、板凳会、院坝会、入户走访、政策宣传、村干部(组长)带动等方式,把学习到的“塘约经验”分享给大家,鼓励农户以土地、劳务入股合作社从传统低效农作物种植改种经济作物辣椒、苔菜、茄子1000余亩、茶叶300余亩、秋冬种短平快蔬菜150余亩,提升农业综合经济收入123万元;解决就业务工3200余人次,劳务增收35.3万元。探索出“合作社+农户+公司”的运营模式,将全村所有贫困户、部分农户纳入集体合作社。目前集体合作社经营有饮水工程、劳务工程、停车场、洗车场、种养殖等业务,实现了集体经济零的突破,积累集体经济10万余元,呈现出“户户要发展,全村脱贫”的精准扶贫良好氛围。


  作为一名奋战在基层的干部,我认为,要实现精准扶贫,巩固脱贫成效,“对症下药”才能让脱贫来得更实在些。


供稿 百里杜鹃管理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周梓颜

编审 王璐瑶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