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脱贫战场的青春之歌②  | 移民安置点来了大学生:帮新市民融入新生活

  编者按:万名大学生志愿者下基层,奏响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2020年,全国青年报名意向服务贵州人数达62356人,省内报名人数达50013人,居全国第一。贵州省把“招募派遣1万名大学生到基层开展志愿服务”作为着力办好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为大学生志愿者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基层散发光与热。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10月20日,在贵阳市乌当区云锦尚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远远地就听见教室里传出一阵悠扬的歌声,20个孩子正在贵州师范学院团委组建的童心绘梦团队老师的带领下欢快地唱歌。


  为充分发挥好共青团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共青团贵州省委积极整合团内资源,依托高校人力、智力优势,通过校地结对的方式,组织高校青年师生参与“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引领搬迁群众奋进发展,筑梦幸福新家园,讲好脱贫故事,书写青春华章。


1.jpg

“新市民·追梦桥”校地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活动帮助易地扶贫搬迁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共青团贵州省委供图)


  就业帮扶助“造血”


  虽已是深秋,但在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加勉绣娘”锦绣黔程非遗文创展示厅内,一场由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团委联合主办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电商直播带货正火热进行:小巧精致的刺绣杯垫、祥鸟皮框画、蝴蝶妈妈框画、吉祥团圆框画,镜头前这些奇异瑰丽的色彩和图案就是苗绣。直播产品全部来自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定点帮扶对象——从江县加勉乡。


  非遗刺绣大师王靖一边向大家介绍苗绣历史文化以及高超的绣法技艺,一边展示以贵州桥梁文化等特色元素创作的苗绣文创产品。“‘一针一线总关情’,这些刺绣在艺术价值之外,更多的是人情味与烟火气。淳朴的苗族人用这种方式来传承历史文化。”


  这场将近两个小时的“青年红色 筑梦之旅”电商直播,吸引到上万人观看,点赞量超过5万,上架商品点击下单高达500次。第一次变身为主播的张丽同学说,没想到能以这种宣讲带货的方式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独特力量。“希望能够通过这种现代技术手段,助力偏远山区的非遗产品走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同时搭建起青年学生增加实践经验、助力脱贫攻坚的平台,引领广大青年投身到脱贫攻坚的实践课堂,筑梦脱贫攻坚路。”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负责人说。


图片1.png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电商直播助力偏远山区的非遗产品走出大山(共青团贵州省委供图)


  在石阡县大沙坝乡,同样酝酿着一场“带货直播”,有这么一群人扛着直播设备,辗转于乡村与基地之间,他们是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商业与贸易学院“直播助农·产业脱贫——电商助农服务团”。


  “大沙坝乡‘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希望借助高校师生的力量,能帮助我们农产品黔货出山。”在付家坪村支书邓真霞详细介绍产品特色后,志愿小队刘晓老师带领学生们开展直播助农。


  主播组负责寻找样品和直播背景踩点,运营组负责活动策划,平台产品上架,直播设备调试,营销组负责销售推文的撰写,同学们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希望通过这种‘社会实践 专业技能’的方式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把实实在在的销量转化为农民的‘获得感’。”刘晓说。


图片2.png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师生组成的“医者向黔”志愿者服务队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开展集中义诊(共青团贵州省委供图)


   架起“心”梦之桥


  “老人家,您有哪里不舒服吗?”


  在遵义市汇川区高坪街道学堂堡社区,有一群“白衣天使”的身影,他们是由遵义医科大学的志愿者组成的爱心诊疗队,主要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开展集中义诊。


  问诊咨询、检测血糖和测量血压……为了让搬迁群众更好地适应新生活,遵义医科大学爱心诊疗队深入社区开展健康知识科普,“一对一” 宣讲健康扶贫相关政策。“这些知识贴心又实用,确实好得很!”参加了活动的张阿姨开心地说。


微信图片_20201126091118.jpg

贵州师范学院团委通过“高校团组织+社区团组织+志愿者”的模式组建童心绘梦团队,对乌当区云锦尚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行校地结对帮扶。(贵州师范学院供图)


  “正确的洗手姿势是什么?”


  “不吃早饭的危害有多大?”


  为了让搬迁群众子女更好地融入新环境,在遵义市汇川区高坪街道学堂堡社区“四点半”学校,来自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黄婷芸老师为社区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青少年健康大讲堂”,用医疗科普、提问互动的方式丰富社区青少年的课后生活。


  “老师能教我们制作机器人吗?”


  在贵阳市乌当区云锦尚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四点半”学校,同学们好奇地问着贵州师范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的叶波老师。


  在智电科技课堂中,叶波老师特意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小朋友们展示了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教授机器人与科技创新的相关知识,引导孩子们思考机器人与当代社会生活的关系,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智电科技课。


3.jpg

贵州师范学院团委通过“高校团组织+社区团组织+志愿者”的模式组建童心绘梦团队,对乌当区云锦尚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行校地结对帮扶。(贵州师范学院供图)


  诠释志愿服务精神


  辅导作业、交流谈心、了解搬迁群众子女在改变了他们学习生活环境后的心理健康情况……贵州师范学院团委通过“高校团组织 社区团组织志愿者”的模式组建童心绘梦团队,对乌当区云锦尚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行校地结对帮扶。


  守护童心,“艺”行绘梦。同样守护着这座“心梦”桥的,还有贵州民族大学“校地共建追梦桥”志愿者队,志愿者们在花溪桐木岭南溪苑为孩子们带来街舞等丰富的课堂活动,寓教于乐,安置点每天都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为孩子们打造知识的课堂,更关注易地扶贫搬迁孩子们的成长。“新市民·追梦桥”校地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服务的精神,践行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目前,全省已有68所高校团委结对8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团支部。一个个故事,一张张照片,一次次思索,一步步前行,贵州学子奋力搭好“追梦桥”、建好“筑梦家”,使搬迁群众真正朝着幸福的“新市民”生活迈进。



策划 岳振

文 孙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肖知潞

编辑 张婷

编审 王璐瑶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