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专注蜡染工艺 以“工匠”精神助力脱贫攻坚丨贵州大角苗工艺美术研究所的负责人郑清音

微信图片_20201117120847.jpg


  我叫郑清音,是贵州大角苗工艺美术研究所的负责人之一。自2017年贵州大角苗工艺美术研究所入驻经开区以来,我在弘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积极响应精准扶贫政策,通过开展蜡染手工艺培训班,帮助当地贫困户和低收入群体掌握一技之长,提升就业技能,拓宽增收门路。


微信图片_20201126103603.jpg


  在研究所,我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蜡染培训。面对来自周边不同地方的村民,我总要手把手地从一针一线到一刀一刻,耐心地指导他们蜡染的每一道工艺和制作手法。


  平时开展培训的内容主要以传统手工艺蜡染、刺子绣为主,培训对象为当地贫困户和搬迁点移民户等低收入家庭人群。通过培训帮助参培人员学会、掌握一门传统手工艺技能,提升其就业能力,从而达到增加家庭收入的目的。


微信图片_20201126103607.jpg


  他们培训以后,不仅掌握了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现在研究所已经和一些培训学员达成长期合作,只要我们这里有订单就让他们来加工制作。


微信图片_20201126103610.jpg


  2020年以来,贵州大角苗工艺美术研究所相继成功举办了贵州中小企业星光培训工程、蜡染高技术人才培训班、锦绣计划妇女手工技能培训、儿童蜡染体验培训、残疾人群手艺培训等十几场技能培训班。8户贫困户与研究所锦绣计划巧手脱贫基地签订了手艺培训合同书,帮扶80余名贫困妇女实现居家就业,带动贫困户年收入增收2200余元。


  除开展蜡染培训外,我还鼓励年轻人学习蜡染文化,教授他们手工技法,更好地弘扬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微信图片_20201126103613.jpg


  目前,贵州大角苗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项目包含了贵州民族蜡染、扎染、挑花、刺绣及服装服饰、原始贵州木雕、士陶、沙器、民族木娃、布娃、现代麻塑软雕等极富地方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同时,研究所还通过在产品类别和制作手法上的改良创新,让蜡染依托于传统而又区别于传统蜡染,赋予其新的生命使其更能顺应当代年轻人的审美观。


来源 安顺经开区发布

章爽爽 吴仕劼 整理

编辑 孙远铭

编审 王璐瑶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