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贵州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望谟:科技兴农带民富

  “当了那么多年的贫困户,我其实很不乐意。”王建松是望谟县油迈瑶族乡里奖村贫困户。


  在村中,山上到处都种有板栗。王建松自己也有3亩多板栗园,过去由于不懂管护技术、缺乏市场意识、缺少科技支撑,种出来的板栗要么给猪吃,要么坏在地里,很少有机会能换成钱。板栗不能换成钱,老百姓积极性越来越低,导致产业发展不良,群众增收受阻。


  在贵州省农科院热作所望谟县科技示范园,技术人员在教务工人员如何嫁接澳洲坚果苗


  今年3月,黔西南州科技先遣队队员朱文华一行进村,组织群众到板栗园里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教授农户如何完成板栗高接换种,如何在板栗林地实施林下间种木薯和竹芋。


  “这个板栗种下去要管护好,要修枝,果实才会结实饱满;要除草,才能保证树木的营养;要除虫,才能保证产量和质量。”朱文华一边讲解一边示范,王建松听得特别认真。“原来这个板栗种下去是要精心管护的,粗放的搞法要不得。”他似乎茅塞顿开,一脸的兴奋。


  今年,里奖村的板栗也纳入省科技厅的“14+2”项目中,实施了低产改种,同时产品由龙头企业贵州光秀食品有限公司负责收购,群众不再担心市场销售渠道。


坡头村花椒种植现场培训


  “农技专家指导我们分批次种植板栗,还建立万亩基地提供示范和管理技术指导。我把板栗管好了,产量提高了,收入就增加了。”王建松心里越来越有底。


  近年来,贵州省实施万名农技专家服务“三农”,望谟板栗的增产也获得实际效益,亩产量从原来的200斤到后来的800斤,从原来的粗放式管理逐渐发展成精细化管理。


  发展农业产业,不仅要寻找到适宜当地气候的新兴产业,还要注重注入科技力量,以提高村民的积极性。让村民们学会了种植技术,收入增加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就越走越宽广。


在平洞街道纳朝村芒果种植园,科技人员在指导种植户


  今年油迈乡的芒果丰收,当收到今年销售芒果的最后一笔尾款时,王卜讽激动地说:“要是没有技术专家的指导,我们种出的芒果是卖不了这么好的价钱的。”


  “有农业专家手把手教我们技术,我们放心大胆地跟着他们干就行了!”种植户王显志说,自从2013年拿出自家20亩坡地发展芒果产业以来,收入是一年比一年高,如今芒果已经进入丰产期,每年仅这一项就能为自己带来近12万元的收入。


  在望谟县,贵州省农科院热作所农技专家张正学等人十几年如一日,选育出“台农”“红贵妃”等优良品种,通过推广种植和培训农民,带动发展10万余亩芒果产业,帮助1.2万人稳定脱贫,为地处大麻山腹地的望谟县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找到一条“优解”之路。


  三年精耕细作,当热作所的农技专家将15亩试验地交回王卜讽的手上时,已经是亩产700斤、产值5000元的“致富田”,王卜讽跟着农技专家在地里摸爬滚打,成为该服务团在望谟县发展的第一批“农民科技二传手”。


  科技助力不仅是在果树上喜获丰收,在油茶树上也有傲人成就。初冬的迈乡各沙村,漫山遍野的油茶树迎来最美的季节,花果同枝,宛如漫山白雪。


  自1989年以来,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到望谟县开展油茶研究,先后选育出望谟红球油茶、黄球油茶、望油1号油茶、黔油4号油茶等省级认定的油茶地方良种。


  2013年,望谟县通过退耕还林、荒山造林、低改调优等措施推进油茶产业,布局打造山地生态油茶示范带。如今,又成功引进江西新中野茶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龙头企业油茶全产业链现代科技加工基地,将陆续建成油茶博物馆、油茶优质种苗圃、望谟红球油茶原产地示范种植基地,同时,结合望谟布依文化打造“产旅一体化”多功能生态园区,为带动全县油茶产业发展注入有力动能。


  科技兴农,让绿水青山成了望谟群众的“绿色提款机”。如今望谟县板栗、芒果、油茶已然发展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振兴美丽乡村的上规模上水平的支柱型产业。目前,望谟县板栗种植面积逐步扩大至26.2万亩,带动全县1.8万户7.56万人,其中贫困户约6000户2万余人增收;芒果10.65万亩,已带动贫困人口4018户10800人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全县种植油茶面积已达14.7万亩,带动农户约7000户29000人增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唐波

编辑 王琳

编审 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