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贵州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搬”出来的幸福!威宁自治县6.6万余人搬出大山

  从云南红河州到贵州威宁自治县玉龙镇田坝村,再到威宁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朝阳新城,李陆妹的家搬了两回,李陆妹说:“越搬越幸福!”


  第一次“搬家”,李陆妹为爱远嫁千里。


  第二次搬家,好政策助力让李陆妹的幸福“走得更远”。


20201123185831_14294.jpg

威宁自治县易地扶贫变迁安置点——朝阳新城


  在朝阳新城温馨的新家里,李陆妹向记者讲述了夫妻俩“有缘千里来相会”的动人爱情故事和“搬”出来的新生活。从大山搬到了城里,除了高兴还是高兴,采访中,李陆妹的丈夫罗靖一脸的激动,做梦都没有想到,这辈子会告别深山,住进县城。


  罗靖说:“我们老家在大山深处,条件非常的恶劣,种出农作物来都拿不出去卖。在党的政策帮扶下,把我们纳入了易地扶贫搬迁,搬到了县城安置点,给我们解决了就医、就业、就学,但是我们不能总是依赖国家的帮扶,也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业发家致富。”


20201123190044_26755.jpg

罗靖夫妻


  在扶贫好政策的帮扶下,罗靖和几位同是搬迁户的好友在五里岗街道寒洞社区流转土地300亩,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蔬菜种植。


  据罗靖介绍,成立的合作社现在种植了西蓝花、莲花白、辣椒等品种,用工量每天在60人左右,全都是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销售由政府引导,龙头公司牵头,订单式的销售,种出来的蔬菜不用愁销路。


  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是每一个搬迁群众的心愿。正在朝阳新城扶贫车间指导群众编织凉鞋的管理员许亚梅,同样也是搬迁群众。自小区门口办起了扶贫车间,她再也不用外出打工,就业在扶贫车间,给家里添一份收入的同时,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


20201123190101_44573.jpg

罗靖正在蔬菜基地查看蔬菜长势


  许亚梅说:“搬迁到这里来比较高兴,房子有了,就业比较方便。以前一直都是在外面打工,离家也比较远,照顾不到孩子,现在有了扶贫车间,工作也比较稳定,我在这儿当管理员,一个月有3000块钱的工资。”


  更让许亚梅家高兴的是,一家6口人,除了两个还在上小学的孩子,4个大人都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实现了劳动力全部上岗、全员就业。“一个月下来,每个人的收入都在4000元以上。”许亚梅说。


20201123190240_82675.jpg

罗靖展示成熟的墨西哥辣椒


  在威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像李陆妹、罗靖、许亚梅这样“搬”出来的幸福故事不胜枚举。为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威宁在每个安置小区都设置了服务站,为搬迁群众开展技能培训、就业推荐和社区管理等服务。同时,开展定期走访,及时掌握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给予关心关爱。


  本着“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原则,威宁全力以赴把就业问题作为搬迁群众后续扶持的核心工作来抓,稳就业、促增收。


20201123190206_78293.jpg

位于朝阳新城的扶贫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赶制手工制品


  把搬迁群众就业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威宁瞄准“一户一就业”的目标,按照“一户一档”的方式制定了跟踪服务方案,精准开展就业服务,打出了“外出务工解决一批、企业就业解决一批、公益岗位解决一批、蔬菜产业基地解决一批、扶持创业解决一批”的就业“组合拳”,搬迁家庭有劳动力的23858人中已就业19735人,户均就业2.12人。


  目前,威宁自治县搬迁群众共有66565人,现已全部稳定入住,就业率达90%以上,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目标,广大搬迁群众逐步圆了小康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阳 通讯员 李云侠 文旭

编辑 肖慧

编审 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