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扶贫更要扶智、扶志|从江县丙妹镇上歹村江南大学定点帮扶驻村第一书记盖中辉

  20201121130409_74850.jpg


      我叫盖中辉,2020年3月到丙妹镇上歹村担任江南大学定点帮扶上歹村驻村第一书记。


  青山绿水,蜿蜒曲折的水泥路,道路户户通,独特的吊脚楼,最原始的炊烟在傍晚升起,淳朴的民风、爱笑的村民。这是我进入上歹村第一印象,我的驻村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我长期从事的是教育工作,来到上歹村后,第一时间就关注上歹村教育问题;教学点资源不足,学生班级仅设立学前幼儿班、一年级与二年级,三年级至六年级在大歹小学住校上课,教育设施少,体育器材少,师源不足。我及时与江南大学相关领导反映和沟通上歹村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2020年6月,上歹小学迎来了3名江南大学义务支教大学生,让上歹村的孩子能接触外界人员与新奇事物。2020年9月,上歹小学教育设施迎来巨大改变,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显示屏,通了无线网。




  在体育器材与课外书籍不足方面,我向社会爱心人士及个人朋友圈募捐,陆续收到了爱心人士捐赠的器材与书籍。在课余时间,我组织小学生开展一些小活动,给学生们读书、识图、教算数,和学生们打篮球、踢足球。这些活动大大促进了我与小朋友们的感情,他们每一次见到我,都亲切地叫我“盖书记”。




  进村两个月后,我发现村里没有公共设施,开会都是在硬化的土地上,在阴雨天气开会就很不方便,于是我萌生了建设公共设施的想法。


  我向村组干部说明了我的想法后,得到了村组干部的大力支持,但在资金上我们犯了难。后来我出了个主意:村里出木材,我个人向社会与身边朋友募捐资金,把大概资金募捐够了再动工。经过商定我们达成一致,上歹村第一座凉亭的选址、集木材、寻找师傅工人、动工等有序开展,一步步落成。上歹村第一座公共设施“江南亭”落成。




  在开展扶贫工作、和群众拉家常时,感受到我们苗族文化正慢慢流失,芦笙技艺与吹奏,具有民族代表服饰的蜡染、纺线等技艺正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被替代。由此我想为上歹村留下一些民族记忆。




  上歹村图书馆与上歹村归单文化传习所应运而生。依照江南亭的建设方式,归单文化传习所还是由村民提供木材,我筹集资金。制定了大方向,村民都积极配合,木料集齐、工人师傅到了之后就开始动工。我在朋友圈、社会工作者和公益组织的帮助下,顺利集齐募捐资金8万余元。


  建成后,上歹村归单文化传习所将用于上歹村民族记忆的保存;芦笙的技艺,民族服饰的蜡染技术,民族特色绘画等,成为独特的民族文化收藏室,这将是一个民族不可磨灭的记忆。




  上歹村图书馆的建设我觉得势在必行。这不仅仅是便于村民的学习与传承,也是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的远景目标,是加强乡村基础教育建设,振兴乡村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在2020年度结束之际,上歹村达到脱贫出列标准,实现贫困人口清零。驻村以来,我深刻领悟到脱贫攻坚的重点在于扶贫,但不仅仅是扶贫,更是“扶智”“扶志”,更应该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打赢脱贫攻坚战更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主动性,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夏华


编辑 阮丹

编审 周文君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