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汗水,挥洒在希望的田野丨平塘县平舟镇龙兴村第一书记石明钢

20201121130409_74850.jpg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叫石明钢,平塘县融媒体中心派驻平舟镇龙兴村第一书记。


  2017年3月,接到组织通知,说派我到平舟镇龙兴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有点惶惶然,更有压力和责任沉甸甸压在心头。带着几分渴望和迷茫,我踏上了在希望田野上挥洒汗水的扶贫之路。




  从履职第一天开始,我就把广泛调研走访作为掌握第一手资料的途径,一入村便与村干部一起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广泛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对村里精准识别的143户贫困家庭逐一走访。


  从早到晚,每到一户,都详细询问贫困户的家庭人口状况、健康状况、就学就业等情况,分析他们的致贫原因,了解发展需求,做下详细记录。




  就这样,一走就是两个月。


  脱贫工作必须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工作中,通过“三会一课”、第一书记上党课等活动,帮助龙兴村健全党支部,全力提升村“两委”班子人员的战斗力;带领驻村干部利用党的声音进万家、群众会、入户走访等形式,组织群众学习党的政策方针,发放各类政策宣传资料,为各项政策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充分发挥新闻宣传部门的优势,全面深挖龙兴村及平舟镇的亮点,采写或联系新闻记者每年在新华网、贵州民族报、黔南日报、金盆网等媒体,刊发了20余条新闻作品,为提高龙兴村知名度、传递正能量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龙兴村气候适宜、土壤适中,从包产到户之后的八十年代开始,就有群众发展辣椒、茄子等蔬菜产业,虽然发展蔬菜产业基础好,但始终没有形成规模,以失败而收场。


  经过慎重考虑和多次的实地调研,针对群众怕失败、伤不起的畏难思想情绪,结合临县独山县有腌制盐酸菜传统、青菜市场需求量大的实际情况,与贵州独山天元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合同。同时为让群众放心种植,动员驻村工作队员与部分村委员每人投入3000元,在龙兴村五、六、七、八组发展120余亩青菜示范种植。




  经统计,仅青菜种植这一项,就解决周边3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仅支付给群众基地务工费就达5万余元,收获青菜50余吨,收入约10万元,激起了群众下一年参与种植青菜的积极性,用汗水在田间地头书写了产业增收致富的新篇章。


  以朝天椒产业,让“要我种”转变为“我要种”。2018年以来,依托平舟镇在龙兴村建成第一个集体经济村办企业(贵州贵菜园乡村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这一优势,引导该村每年发展朝天椒种植近300亩,采收朝天椒10-15万余斤,为全村群众增收20-30万余元。




  经过三年时间的规模化发展,推动该村以朝天椒为主的蔬菜产业在种植面积、种植技术等方面迈上新台阶,种植模式也由传统的单家独户发展到现在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新模式。更重要的是,群众的思想观念已从当初的“要我种”转变为“我要种”,探索了一条以村办企业引领朝天椒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脱贫攻坚新路径。


  “村社合一”,把创新写在了田野上。引导成立龙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将全部或部分经营性资产集中到大合作社, 进行统一投资、经营、管理、分红。




  目前,合作社集体资产总额达440万余元,入社农户451户共1897人,覆盖贫困人口163户521人。在近三年时间里,合作社销售朝天椒到贵菜园公司获得了共5万元的劳务费(劳务费0.1元/斤),探索了一条抱团发展的富民增收新路径。


  天道酬勤,一分耕耘未必有一分收获,但九分耕耘一定会有一分收获。如今,龙兴村已引进建成蛋鸡养殖、烟花爆竹厂、电杆厂、贵菜园、油茶公司等5家企业,就近解决200余个固定就业岗位;每年发展朝天椒种植300亩、蔬菜种植200亩,油茶示范种植已达1020亩(带动周边群众种植500亩),初步形成了山上有油茶、地里有朝天椒、田里有蔬菜的“立体”农业发展新格局。同时,随着省道207公路的投入使用、县城至龙兴村的公交车(每半小时1车次)开通,加速推动了龙兴村融入平塘县城的15分钟经济圈,龙兴村这片广袤的土地已逐步火热起来了。




  回首四年,驻村的日子有苦,有乐。对于我来说,驻村生活就是在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书写脱贫答卷;驻村生活就是一本厚重的书,或许我们用一生的时光也无法读懂悟透。


通讯员  石明钢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庆 

编辑 阮丹

编审 周文君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