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小身材大能量,“李嬢”就是来给乡亲们出力的|平塘县平舟镇土寨村网格长李丹

20201121130409_74850.jpg


  “听说村里面来了一个女领导,法院来的?”“一个小姑娘,不晓得懂不懂我们农村人的事哦!”初来土寨,总是能听到这样充满怀疑的闲聊声。


  我叫李丹,女,中共党员,贵州平塘人,现任平舟镇土寨村网格长。2019年初,领导跟我说:“扶贫一线需要你”。于是,我便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精准扶贫攻坚战中,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全力以赴打好这场扶贫攻坚战。我脱下法袍,开始了从审判桌到基层扶贫干部的角色转变。




  当看到村办公楼门前那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时,我明白了,脱贫攻坚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更是这代人的风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社会,那都是承载了几代中国人民的一直以来的夙愿。


  “网格长是什么长?不认识。”刚刚来的那个月,干部入户走访,群众都会这么说。听到干部向我反馈时,我的脸一下子红了。是啊,“网格长”这个职务,对老百姓来说,是那么的陌生,对于我来说,也是初来乍到的挑战。


  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全村农户,从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到当下存在的实际困难,我都组织各网格做出了详细的研判;大到全村人口基数,小到哪家有几扇窗户,无论是危改房进度,还是低保户家庭情况,我都要求自己做到心中有数。


  “网格长,我们寨子的孤寡老人莫永秀家,门口的入户路还是烂泥,老人进出十分不方便,我们能不能想办法解决一下?”“没问题,不过要发动走这条串户路的农户投工投劳,不能一包到底。”事情才商议没两天,群众就用法院帮扶的水泥沙子,打好了这条“没面子”的疙瘩路。


  进组入户最怕便是看家犬,最难走的就是泥泞小路,群众家中昏暗的灯光,潮湿杂乱的生活环境,村民们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无一不是我心里的“刺”,那时起,“志智双扶”便成了我的座右铭。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道路修建问题,我积极与挂帮单位、社会企业、爱心人士对接,有计划分批次支持土寨村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缮水利沟、排洪沟1800余米,改造串寨路入户路4500平方。




  通过整合人力资源,我组织低保户参与到环境卫生管理与日常维护当中来,并通过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等,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同时新建村卫生室、文化广场、垃圾池、文化活动室、安装光伏路灯等,为广大群众创造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全面提升农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土寨村平地资源不足,发展规模产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找准攻坚“硬骨头”,我积极组织干部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集约利用有限土地,带领农户借助合作社发展种植朝天椒、菜苔、豇豆等农作物,通过项目资金带动群众发展养殖稻田鱼、麻鸭;筹措资金10万元融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解决产业项目无启动资金的难题;借助大合作社平台为群众提供一系列指导培训、技术服务、统一收购等一条龙服务。通过我们一系列的努力,给农产品生产主体与农产品之间搭建了更加便捷、高效的产销渠道,并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既加快了优质绿色农产品“走出去”步伐,又能让乡亲们的农产品不仅产得出、产得好,还要卖得出、卖得好。




  “李嬢,听说你是法院的法官,麻烦你帮我们看看这张工资欠条还能不能讨回我们的血汗钱。”村民陈显福从怀里掏出一张盖着手印的欠条,七八个我熟悉的群众名字清清楚楚的写在条子上。这是群众外出务工包工头签下的工资欠条,拖了一年多都还没有兑现,陈大哥没了法子,我入户走访时拿给我出主意。像这样的法律咨询,从我来村里驻村以后,就络绎不绝,我耐心的向群众做法律解释,能调解的就调解,不能调解的就引导他们走司法渠道化解纠纷。


  记得刚来土寨村时,我院受理了土寨村一个涉恶案件,我听到许多关于土寨是个“恶寨”的传闻,被打了许多土寨村群众工作不好做的预防针。刚开始组织群众会,总有那么两三个唱反调的群众不支持工作,村干部都说群众会都是这样,开不下去,闹哄哄的。第一次群众会结束后,我组织所有的网格员连夜开展研判,研究制定了会议议程和内容,把扫黑除恶和法治宣传融入到了会议中,带领网格员到意见比较大的群众家中了解情况并做思想工作。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为首的几个“杠精”在家发展起了产业,成为了我村的致富带头人,土寨村转变成了“守法村”,邻里和睦,百姓守法,群众工作渐入佳境。




  “李丹同志,我家红薯收了,你要不要买点?”村民杨光林笑呵呵的拦住我的车。这个耳朵不太灵光的中年人,总是与众不同,他不叫我“李嬢”,也不叫我网格长,每次我路过他家总要在他家买些农产品带回去。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叫我,他说,自从我来了以后,眼看着我带领着一波又一波的人来到村里,入户路平了,路灯亮起来了,水利沟通了,垃圾池建起来了,文化广场修起来了,产业发展起来了。他和三弟因听力有残疾不能外出务工,我带着他们办了残疾证、申请了低保保障,就连在家照顾老父亲和他兄弟二人的大哥,也当上了村里的保洁员,家里的收入稳定了,生活有了保障,这样的领导,是共产党派来的好同志。


  到土寨驻村近两年,我回都匀家中的次数屈指可数,9岁的儿子总是在视频中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总是回答过两天,但我却总在他成长的重要时刻缺席。母亲生病住院我不能照顾,给她老人家发了个红包以作宽慰,母亲给我发来理解的微笑。有同事问我;“后悔吗?”“不后悔啊。”,因为我知道,在这场战役之中,我仅是千千万万的战士缩影,他们每天都伴着鸡鸣走村串寨,踩着月色进门,倚着灯光熬夜做资料,有过斗志昂扬,有过苦难重重,有遇群众不解,但我始终相信,只要初心不改,办法总比困难多,扶贫之路虽然艰苦,但是这一路走来尝过的酸甜苦辣,都将汇成我人生当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群众会上涌动的人群、摇着尾巴向我奔来的小狗、明亮的路灯、干净整洁的小道、那一个个扛着农具下地劳作的背影,那一张张热情洋溢地笑脸,那一声声亲切称呼——“李嬢”都将化作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庆

编辑 阮丹

编审 周文君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