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贴近群众,你才是他们眼中的“自家人”丨绥阳县青杠塘镇党委书记郑强


  进了青杠塘的“门”,就是青杠塘的人。


  2017年11月,我到遵义市绥阳县青杠塘镇担任党委书记,肩负着组织的重托和信任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



  青杠塘镇距县城62公里,属于北部山区边远乡镇,面积240平方公里,有两个贫困村,贫困户719户2488人,从集镇到最远的贫困村上湾村需要一个小时车程。


  要了解一方“故乡土”,千万不能“踩假水”,要一个猛子扎进百姓最深处。“人民的公仆”必定是做到心中装有群众、真心贴近群众,用心了解这片土地,你才是群众眼中的“自家人”。



  为了迅速掌握贫困户情况,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我们班子带头坚持用脚步丈量贫困,深入各村走访调研,用眼睛察看贫困,白天到村督导,晚上开研判会,坚持问题不过夜,压实干部责任,限时整改。全镇125个村民组,哪户贫困户收入不达标,哪户住房不安全,哪户患病致贫.....我心里都有本账。在落实包保贫困户责任时,总是带头包最困难的、最边远的,坚持带头挑重担做示范。


  发展是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



  为了选准发展好脱贫产业,我与班子成员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的双驱动战略,坚持抓产业前端和末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发力点,探索认购订单扶贫、党员一亩示范田、绿色田园直供等模式,实现了辣椒、高粱、方竹、梅花鹿、娃娃鱼、烤烟等农业产业的新突破。


  其中,引进辣椒种植大户在后槽村建基地做示范,极大调动了群众种植辣椒的积极性,辣椒种植从不足4000亩发展到1.4万亩;高梁种植从几百亩发展到5000亩;累计改造方竹2万余亩,新栽方竹万余亩;梅花鹿养殖达1500余头,成为西南最大的养殖基地;烤烟生产连续3年实现质量数量双提升。


  与此同时,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好生态底线,做好山水旅游文章,服务旅游企业,为旅游企业排忧解难,建成镇级游客中心,发展乡村民宿,建设以服务游客为中心的生态旅游小镇,使旅游业成为助力扶贫的重要引擎,让当地老百姓实现了靠旅游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打赢脱贫攻坚,必须心系群众安危。


  2018年7月2日夜晚,青杠塘镇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顶着狂风大雨,我带领20余名干部冒着生命危险,在泥石流、公路塌方的险境中疏散群众百余人,直到所有群众解困脱险,才长舒了一口气。灾后村道、河道、农房、圈舍受损严重,我带领班子第一时间向上争取救灾资金项目,竭尽全力恢复灾后重建,重修水、路、电、讯基础设施,实现了灾后人心稳、社会安。


  五保贫困户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保障兜底的重点难关,全面脱贫的成效很大程度上要看社会保障兜底能否保障好。



  全镇有80余位散居五保老人,大多亲情缺失,生活缺少关心,而镇内敬老院设施设备老旧,存在住房少,集中供养人少等棘手问题。为此,我们镇多方整合资金,实现了新敬老院搬迁问题,改善了供养条件和标准,五保老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面貌得到了双提升。目前,青杠塘镇是全县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最高的乡镇,极大提升了五保老人的幸福指数。


  “兵雄雄一窝,将雄雄一个。”


  3年来,我和班子带领全镇干部交出了一份实打实的成绩单。全镇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54户671人,实施通组路近100公里、实施住房整治近900户、实施人饮工程60余处、实施“一事一议”项目30余处。2018年,实现了上湾、庙湾贫困村出列;2019年,成功实现了所有贫困户“清零”目标。



  成绩来之不易,背后是广大党员干部的艰辛汗水。


  在脱贫攻坚战线上,我坚信多接地气沾地气,多干实事才能赢得民心,赢得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我们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作者 郑强

  编辑 阮丹

  编审 周文君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