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种下金银花,遍地生“金银”!丨绥阳县小关乡党委书记陈远胜

sonates.jpg


  小关乡位于绥阳东部偏南,距绥阳县城38公里,辖6个行政村,平均海拔1000米,全乡5248户,总人口1996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08户2571人。


  产业,是农业发展的系统集成,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上世纪70年代起,小关乡就有金银花种植生产的历史。多年来,小关乡各届党委书记一届接着一届,抓紧抓实抓好金银花产业。我也不例外。

  2015年3月,我到小关乡担任乡长,2017年8月担任书记。我一直将金银花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主导产业来抓。


微信图片_20201115164105.jpg

走访群众


  2017年,小关乡作为示范区核心区纳入第九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范围,2017年获得贵州省民族医药(苗医)非医疗机构示范基地认定;2019年,小关乡作为示范区核心区获得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项目,荣获全国“一村一品”山银花示范村镇荣誉称号。

  取得的成绩,并非一帆风顺。

  2002年因“非典”爆发,小关乡金银花因药用价值,猛地“火”起来,尝到甜头的群众,导致盲目栽种之风盛行。因不了解市场,无序栽种,简单的加工,使金银花在“非典”后价格一路走低,群众不想种、不愿管、不想收花的局面越来越普遍。

  2015年,我把标准化种植金银花作为重点来抓,创办专业合作社,培训职业花农,按照统一标准进行采收和管理,以规范促金银花品质提升;联系县农业农村局,将传统加工改为企业加工,采用蒸汽杀青,创新研发“五彩朵花茶”,提升金银花质量,价格随之走俏。

  目前,小关乡已建成金银花初加工厂34间,发展专业公司3家,实现年产金银花药花1000余吨,金银花茶花100余吨,金银花叶子1800吨。

  小关金银花中绿原酸平均含量达6%,是药典规定的3倍,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但由于小关乡交通闭塞,通常都是外地客商前来收购,无职业经理人,缺乏对市场的了解,成为制约金银花发展的重要因素。

  找准结症,主动出击。2018年我带领加工厂负责人,前去广东、广西、成都、重庆秀山、湖南等地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市场需求,拓展金银花销售渠道。2019年,金银花价格从外省湖南人定价改为共同商量定价,逐渐转“买方市场”为“卖方市场”。

  一直以来,金银花都以中药材销售,为增加产品附加值,从其性能及功能出发,充分考虑茶饮作用,2017年正式生产开发了“五彩朵花茶”,一经上市,便卖到1000元每斤,产品供不应求,进一步抓实了产品销路。2018年,在“朵花”的基础上,发挥其保健功效,形成了“朵花塑品牌,茶花增效益,药花保基本”的“百花”齐放局面。仅朵花、茶花的研发,每年就增加金银花近千万元产值。

  与此同时,小关乡坚持以党建促脱贫为抓手,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积极号召致富能人、山银花种植大户等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并结合产业量化到户契机,根据贫困户自身情况,引导贫困户发展金银花产业。


微信图片_20201115164023.jpg

实地考察


  截至目前,全乡708户贫困户,今年已发放金银花苗30万株,确保人均一亩山银花,据不完全统计,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山银花实现增收2000元,为当前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对小关乡种植的金银花品种进行提纯扶壮,培育出适合小关乡发展的金银花苗,形成标准化育苗基地210亩。下步,将围绕绥阳20万亩金银花种植规模的目标,着力将飞水500亩坝区打造为育苗基地,确保为全县提供优质苗。

  产业发展往往都需要时间积累,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抓产业“重”在持续,“贵”在创新,“要”在对象,“实”在市场,

  2017年以来,小关乡充分利用县政府与贵州百灵集团合作的契机,不断发展金银花深加工,进一步培育壮大金银花产业,大力支持绿原酸萃取项目建设,延长产业链,打造优质品牌,健立健全销售网络,使金银花产品走俏市场。同时,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参与金银花种植,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务工等方面入手,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目前,全乡金银花种植面积6.8万亩,涉及4519户群众。其中,全乡708户贫困户中种植山银花的达485户。年产值达1.2亿元,户均收入2.6万元,人均收入6000元。小关乡形成了“全乡处处见银花,家家种银花,人人卖银花”的局面。

  现在,群众们时常打趣道,“种下金银花,遍地生金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国欢 整理

见习编辑 梁珍情

编辑 孙远铭

编审 周文君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