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生态观察·瓮安河治理】④我家门前这条河

11.jpg

瓮安河岩根段


  “黑顶鹤、水鸭子、白鹭……全部都飞回来了。”谈起近年来在翁安河附近遇到的野生动物,王吉洪如数家珍。自幼在翁安河岸长大的他,亲眼目睹着瓮安河水质的变迁,从清亮到浑浊再到清澈,家门口的这条河承载着他生活的记忆。


  因为家就住在瓮安河边,每天上班时,王吉洪便沿着岸边走,看到湖岸边飘着垃圾便顺手清理一下。


  在他的印象中,小时候的河流绵长透亮,一到夏天,便能和小伙伴们在河中“扎猛子”,家里的长辈还会在河岸边洗衣服。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激增使得瓮安河流域生态环境遭受威胁。


  “有死猪在湖面上飘呢。”一个电话将王吉洪从睡梦中惊醒,刚到河岸边,只见两岸乱糟糟的,河面上还漂浮着层层油污,伴随着白花花的垃圾,又黑又臭。看着家门前的河流变成了如今的模样,王吉洪心里十分难过。


12.jpg

瓮安河治理情况概述


  一个地方生态环境的好坏,最直接的关联者就是百姓,而一个地方的母亲河承载的是当地发展的希望。


  眼看着瓮安河沿岸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糟糕,2016年伊始,瓮安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立足长远,系统谋划,相继出台相关措施,对瓮安河进行了全流域的治理。全县先后投入23.17亿元生态环保资金,通过科学分类,从空间布局上对“矿区、化工区、城区、本底质”四类重点领域,采取十二项措施整治污染,实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县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4.67%。


  2018年6月,瓮安河天文出境断面水质于实现持续月均值达标,结束了此前长期为劣五类水质的历史。


13.jpg

瓮安河流域情况


  现在,王吉洪已成为瓮安县银盏镇飞练社区的村级河长,为了保护家门口的这条河,王吉洪不仅每月要来一次巡河,还专门在村中四个村民组挑选了4个河段长,每人负责2公里的巡河,不仅如此,还专门设立了公益性岗位,聘请周围的建档立卡户担任巡河员,每年支付500元的工资。


  “大家生活变好了,环保意识也提高了,咱家门口这条河已经逐渐恢复到旧时的模样。”王吉洪激动地说。


  2017年,李飞正式接任黔南州生态环境局瓮安县分局的局长一职,作为瓮安县的原住民,李飞至今都还记得,20世纪初,随着城市人口增多,一向喜好傍水而居的百姓们逐渐在河边安营扎寨,顺手丢垃圾的习惯让瓮安河逐渐成为了“纳污沟”。


  “幸运的是,自4年前我县全面启动瓮安河治理后,生态环境指标呈现持续向好的趋势。”李飞说。见证了瓮安河治理的全过程,李飞感到十分地庆幸,家乡的这条蜿蜒小河已经重新焕发生机。


  “我们走过的岁月,一定要让它留下阳光的味道,未来长远,我们还想维护这方清泉。环境保护一直在路上,我们还在努力,我们还要努力,我们一定努力!”站在翁安河边,李飞感叹道。

 

  【结束语】


  青山绿水间,观鱼翔浅底,望飞鸟掠水。


  作为全国第二个以省为单位建设的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多年来,我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强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地区的发展新路。


  作为全省磷矿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瓮安县的生态环境状况便一直受到外界关注。作为瓮安县的母亲河,瓮安河同时也是乌江的支流,对于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次,记者专程来到黔南州瓮安县,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探寻瓮安县瓮安河生态治理的全过程。


  从建成全国领先的生态沉降坝,到借鉴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莱茵河”模式,再到引入国内先进团队……瓮安县对瓮安河全流域的治理已初显成效,瓮安县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贡献了“贵州智慧”。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百姓福祉,关系民族的未来。


  如今的瓮安河,涓涓流淌润泽一方沃土,清水绿岸早已重现瓮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靖晓燕 申云帆

  编辑 胥芬芳

  编审 周文君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