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四力四全蹲点】贵州镇远:土地轮作无“淡季”,产业“扬长”促共赢

1.jpg


  初冬,寒意未至。暖阳照耀下,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涌溪乡洞头村苞谷场蔬菜基地,一片片红菜苔长势喜人。


  “再过一星期左右,就可以收割了。红菜苔亩产很高,可以一直采收到12月份。”涌溪乡党委副书记李红针介绍,自去年开始,涌溪乡探索利用秋冬季闲置下来的种植烤烟土地,“插空”大规模种植蔬菜,变闲为宝、广纳收益,实现多方共赢。


  这一实践,如今已在镇远全县推广。“金叶+绿叶”,让农业产业实现“二次丰收”。


2.jpg


  “烤烟+蔬菜” 一块地的价值释放


  “我家有三四十亩土地,以前都是种完烟叶,拔了杆,土地就闲着了。去年我拿出十亩流转出来种蔬菜,在蔬菜基地务工有一份收入,土地还能给我翻犁好咯,来年种烟叶不愁了。”


  洞头村村民杨群芝放下手头的农活,与记者攀谈时感慨地说,“以前的秋冬季没了烟叶种,只有出去打工。现在不用出远门,家门口务工就能赚钱。”


  烤烟是涌溪乡主打的种植产业,每年烤烟采收完毕后,秋冬季有长达近6个月的土地闲置时间,烟农们也进入“空窗”期。


  土地资源如何释放?农户增收如何稳定?烟地的“打开方式”能有多少种可能?为此,创新传统种植思路,成为涌溪乡破题的关键。


  “种植烟草的土地,土质是非常不错的。但种了多年后,土质会变得僵硬。利用有机肥种植蔬菜,不仅可以改善土质,还能增加一份收成。”李红针解释到,涌溪乡采用“政府主导、合作社主体、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组织发动农户烟叶采收后种植秋冬季蔬菜。


  对于农户而言,可选择与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自行种植蔬菜,也可在秋冬两季将闲置的烤烟地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来年以无偿翻犁烤烟基地为补偿。土地流转期间,农户可到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务工费则由去年的100元/天,今年提升至120元/天。


  由“一年一种一收”向“一年两种两收”转变,一可利用闲土,二可改善土质,三可助农增收。“烟菜轮作”的创新种植方式,很快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3.jpg


  有土地、有人力,种植出来的蔬菜更有市场。


  “现在的情况是供不应求,今年订单已经签了三笔,广东广西贵阳都有老板来订购蔬菜,现在只怕不够销。”苞谷场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涌溪乡秋冬季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的经营主体,合作社负责人姚希云介绍,为保证蔬菜的销路,合作社与贵阳名益公司签订了销售订单,蔬菜的销路不成问题。


  “我们都是主动找过来的,基地忙的时候有二三十人来哩。”在拔过烟杆的土地里,不少农户还在忙活着秋冬种植“旺季”的活儿。


  据了解,2018年以来,镇远县将3万亩闲置烟地轮作蔬菜等农作物种植,2019年以来带动158户贫困户增收,户均增收达7.18万元,带动50户162人脱贫。


  “优势+特色” 农业产业全面升级


  烤烟产业是镇远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更是助农增收脱贫的重要途径。


  2020年《镇远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照产业发展“八要素”和“六个转变”要求,开展更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以烤烟、蔬菜、花卉、花椒、精品水果、中药材、生态畜禽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导,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国有平台公司为牵引,优化特色产业布局,推动农业产业全面升级。


4.jpg


  不违农时不丢荒,产业革命不断层。对于烤烟种植大村——镇远县舞阳镇魏家屯村来说,“秋冬轮作”正是当地稳住优势、扩大特色的最佳选择。


  “魏家屯村这几片开阔的坝子,是少有的种植农作物的好地方。这里的村民,也基本都靠种植烤烟脱贫致富。”魏家屯村党支部书记贾英华说,全村种植烤烟面积约2000余亩,烤烟一年一季的生长期让土地“空”出不少资源,甘蓝、白菜、菜苔、萝卜等生产周期短的蔬菜作物,正好填补了烟地“空白期”。


  如今,在烟地里静静生长着的,是11月刚栽下的甘蓝菜苗,移栽后种植面积可达500亩。


  “我自己的土地早都种上了蔬菜,带头干,让村民一起增收。”贾英华告诉记者,烟菜轮作对于农户而言,没有后顾之忧。


  “比如甘蓝,种苗是由镇政府统一采购,种植出来由县扶贫开发公司统一收,保底价3角/斤,销路有保障。”


5.jpg


  对空闲地应种尽种,因地制宜利用资源,魏家屯村致力打造县级烟地轮作示范区,村民们也积极响应、热情高涨。


  “我年纪大了,种不了多少土地,但也愿意把自家的十多亩地流转出来,支持村里的产业,让支书带着干!”74岁的村民付庆华笑着说。


  稳烤烟、扩果蔬,镇远县结合实际、精准选择,在烤烟优势产业基础上,构建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主业增收、辅业创收、扶贫助收,农业产业新格局由此可见一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韦一茜 徐伟

编辑 徐微微

编审 周文君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