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红军老刘”激励着我前行 | 驻遵义市红花岗区巷口镇中山村第一书记王浩

脱贫故事(适客户端).jpg


  这里是红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仰的故事,现在一条条村组硬化公路四通八达,一幢幢农家楼房错落有致,一辆辆小汽车进进出出,构画出一派贵州山区美丽乡村的风貌,这就是我所驻村的地方——遵义市红花岗区巷口镇中山村。



  我叫王浩,是遵义市红花岗区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驻红花岗区巷口镇中山村第一书记。从2018年3月到中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参与和见证了中山村由贫到富的变化。


  中山村地理环境差,三山夹两沟,人均耕地只有0.6亩,是省级三类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5户696人,于2019年底全部脱贫。



  2018年3月12日是我到中山村报到的日子,当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进村的主要公路303县道上,有800米泥泞破烂,要步行简直是无法下脚,开车也挂得汽车底盘咚咚响,有很多房屋破旧,到处是赃乱差,全村还有52户120人没有脱贫。以前一直在机关工作,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感到压力重重。为了找到突破口,我走家串户,摸清村情。


  在走访中我了解了“红军老刘”的故事:红军老刘名叫刘士英,江西瑞金人,随红军长征到遵义,在遵义战役中负伤就留在中山村的老百姓家中疗伤。伤愈后,村民们帮他打听部队去向并劝他去寻找部队,但刘士英看到村民们贫穷受压迫的生活就决定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一生。刘士英就像一颗撒在中山村的革命火种,带领村民们从革命年代走到了改革年代,发展起了中山村的党组织,他长期担任中山村的党支部书记组织村民们修路开荒,发展生产,一直干到1986年去世。“红军老刘”的故事激励着中山村人奋发有为,也鼓舞起我担当攻坚的信心。



  扶贫先要扶志。我在中山村进一步挖掘红军留下的故事,和脱贫攻坚中自主脱贫的事迹,利用村里的闲置房屋建起了“感恩讲堂”,组织贫困群众来听“红军老刘”的后代讲他的事迹,听自主脱贫的贫困户讲脱贫的经验,宣传党的扶贫政策,激发起他们的内生动力。



  近三年来,我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里的党员干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狠抓到户产业的实施,组织村民们发展养殖牛、猪及种植辣椒等到户产业,仅2020年就有1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获得了到户产业补助资金33万余元。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我们硬化连户小路9800米,“组组通”公路6.3公里,安装自来水管3000米,修建农灌沟800米。为打造乡村环境,我们对45户农户的老旧房进行改造,实施改厨、改厕、改圈共315户,整治人居环境175户。为打造和谐乡村,我们建立起调解队伍,化解群众间的赡养、山林土地等矛盾纠纷,制定了《中山村村规民约》,引导村民们遵规守法,和谐相处。为此,中山村还被评为2020年度“遵义市民主法治示范村”。



  驻村的时间越长,和村民们的感情就越深,看到中山村的日子越过越好,村民脸上都是幸福的笑容,我也心里也得到了满满的收获。接下来,我要坚持巩固好脱贫成果,传承“红军老刘”的红色基因,强产业增收入,把中山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打得更坚实,更牢固。


  作者 王浩

  编辑 胥芬芳

  编审 周文君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