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世界第一高桥下的猕猴桃基地!让村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旺

  从六盘水市区出发,车行两个小时,穿过重重大山,途径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顺着海拔一路向下,就到了水城县都格镇龙井村的黔永福猕猴桃基地。


  时间刚入冬,猕猴桃基地里的果子早已摘空,忙完一早上活路的村民们陆续回到合作社里等开餐,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990840683c0ada0d6e00accc53b8dd1_副本.jpg


  “还没有发展起猕猴桃产业之前,这里连路都是没有的,全是土泥巴山路。”猕猴桃基地负责人杜国能告诉记者,龙井村平均海拔1050米,平均气温20多度,全年日照时间很长,对发展种养殖业极为有利,但没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配套的水利设施,闭塞的大山迟迟发展不起产业,留在村里的乡亲们被贫穷束缚多年。


  改变,源于10年前杜国能带着团队考察完小半个中国归来后的商讨会。2010年,杜国能和团队先后去到四川苍溪、河南郑州、陕西周至等地考察学习猕猴桃种植技术与经营管理经验,对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便在村里讨论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特色农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07e0e79a598feab12f94f55c9f21c6d_副本.jpg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为村里终于能发展产业感到兴奋,有的又担心这里发展不起来,没得这个条件,搞赔了怎么办……”当时的场景,杜国能仍记忆犹新。


  会后,经与村干部商量及上门给村民一一讲解,分析收入收益,泽能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猕猴桃产业终于在杜国能的老家龙井村落下了根,他的心从此也跟着沉在了这片土地里。


水城红心猕猴桃_副本.jpg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合作社获六盘水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013年2月获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19年1月获国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社,同年9月在贵州猕猴桃丰收节暨首届凉都猕猴桃节果王评选活动中获果王称号。


  产业发展旺,村民笑颜开。59岁的村民王小奎曾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起猕猴桃基地便连连感谢。“我从2011年开始就在基地里务工,工资从40涨到60,现在是80一天了,做得多的时候一天100,一年到头靠自己挣个万把块钱没问题。”


9087ea55f26546d14994a8ce2a60bf5_副本.jpg


  像王小奎一样,龙井村大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在合作社里上了岗,她们多为50至70岁不等的农村妇女,年纪最大有78岁,因为猕猴桃产业,她们在家门口有工做,有钱挣,更有了把日子越过越好的信心和底气。


  “以前都是种苞谷吃,肥料都要我们走路去镇上一袋袋背过来啊,一趟至少走个把小时,苞谷种出来又买不到多少钱,日子和现在真的没法比啊。”王小奎说。

1241ad9be1201e126f6ef9638ec2f69_副本.jpg


  而今,红心猕猴桃已成了当地的致富招牌,杜国能告诉记者,合作社猕猴桃基地预计2021年进入挂果回收期,产生部分收益后,将探索把猕猴桃果园反包给涉及土地的农户,由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及相关农用物资,并负责产品的市场销售,农户负责果园管理及用工的互助模式……让家乡老百姓腰包越来越鼓,这片土地的生机越来越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江南

编辑 刘诗雅

编审 杨仪 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