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喜事一桩接一桩——石阡县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听脱贫故事

  “搬到城里样样都好,谁还愿意回村里?”11月5日,石阡县宏信服饰生产车间内,平阳社区搬迁群众陈娅娅满脸笑容,正忙着加工衣服。

  要放到刚搬来时,陈娅娅可没有底气说这话。


W020201112737712526261.jpg

群众在爱心积分超市兑换商品


  2018年12月,陈娅娅一家5口人从坪地场乡万合村搭上了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惠农政策的“快车”,拎包入住到石阡县城平阳社区罗家寨安置点。

  刚搬来时,人在社区,但陈娅娅的心却不在这。

  “一家五口人,要吃饭的。”陈娅娅说,自己文化不高,又没有技术,搬到城里,最担心的就是找不到工作,连生活都成了问题。还不如就在老家种地,最少能求个温饱。

  在当时,大多刚搬到社区的群众和陈娅娅一样,担心搬到城里没有收入来源,一度无所适从,萌生回老家的想法,最多时,就有100多户申请退钥匙。

  就在陈娅娅心里打鼓,拿不定主意时。石阡县人社局主动上门,收集了她的就业意愿,并承诺为她提供相关培训,提供就业岗位。


1.jpg

群众培训


  通过培训,陈娅娅顺利进入石阡县宏信服饰生产车间务工。如今随着制衣技能越来越娴熟,陈娅娅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

  今年,陈娅娅的老公也通过培训,也到工厂干起了机修师傅。陈娅娅不禁感叹:“搬到社区就是好,喜事一桩接着一桩。”

  搬得出是基础,稳就业是核心。针对搬迁群众的技能培训,在石阡县各安置点已成为了常态,自2016年实施搬迁以来,石阡县以集中开班、开办夜校、岗前培训等多形式开展,先后组织了烹饪、挖机、电工、服饰、茶技等技能培训,力争实现让搬迁群众有一技之长,并通过积极搭建就业桥梁,对口推荐搬迁群众到各用工企业就业。

  今年,石阡县着力加强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岗位、引导扶持创业、培育发展产业,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全县累计举办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54期惠及2800余人。

  另一边,同是平阳社区的搬迁群众梁友贵却有不一样的喜事。

  63岁的残疾老人梁友贵一家5口有3人残疾,2018,从石阡县国荣乡葛旧村搬迁到平阳社区。住上了新房子,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各类麻烦事。

  取快递、买生活用品、安桶装水这些平常生活琐事,对于老人梁友贵一家来说,无疑是负担。

  “经常叫邻居帮忙,叫多了别人烦,自己也不好意思。”梁友贵说,因为自己手脚不便,又不愿麻烦别人,刚搬来时烦恼很多,一度想回到村里。

  但当一个个志愿者把快递、生活用品、药品等送到手上时,老人梁友贵的烦恼彻底解决了。


3.jpg

爱心义诊走进社区


  今年6月以来,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针对平阳社区留守老人、儿童、妇女办事不便等问题。在石阡县委宣传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指引和共青团石阡县委的指导下,平阳社区探索成立了“跑小青”工作站,吸纳广大团员青年志愿者加入“跑小青”志愿服务队,为平阳社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


5.jpg

“跑小青”志愿者 在社区宣传相关政策


  “截止目前,在全县各级部门和1200余名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经完成了14个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服务中心建设,打通了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石阡县委副书记敖华说。

  此外,石阡县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采取“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方式,在平阳社区里,成立了“石阡县人民法院平阳社区法官工作站”。


4.jpg

爱心书屋


  喜事一桩接一桩。目前,平阳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已形成“五个中心”服务体系和“一站式”服务格局,并同步搭建起了工会、妇联、团委、春晖社、法官工作站、“跑小青”等基本阵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佳本

  编辑 胥芬芳

  编审 杨仪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