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天眼一线】培养科学好奇心,从娃娃抓起丨贵州青少年科技教育扫描

  不到3岁的钱昱言是贵州科技馆的常客,被家人称作“小馆长”。


  “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她每天都要来科技馆玩。我们经常调侃她又要去‘巡馆’了。”钱昱言的外婆李阿姨告诉记者,“去年11月初,一次偶然的机会带她来科技馆体验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每次来都要玩到饭点才回家。”


W020201112303105477214.JPG

 钱昱言正在体验“滚球”


  11月4日,记者在贵州科技馆见到钱昱言时,她正在外婆的引导下体验“滚球”。该项目主要通过操作各个“机关”,让球通过各个关卡到达终点,使孩子们在体验中加深对各种机械原理的感知和认识,培养科学兴趣。


  “贵州科技馆是全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主场馆和主阵地。”贵州科技馆副馆长刘嵘告诉记者,科技馆依托现有400多件展品,通过实验、体验等形式,引导广大青少年认识自然、感悟智慧、探索科技,让大家体验到科学知识所带来的快乐,激发青少年的求知欲和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W020201112303106007880.jpg

 贵州科技馆开展科普活动


  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未来科技创新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面对充满未知的世界,科技教育是孩子们探索‘十万个为什么’,获取进入科学世界的‘钥匙’和‘指南针’。”贵州省科协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以来,贵州聚焦青少年健康成长需求,依托科技馆、大中小学等场所,把科技教育融入到青少年日常学习生活中,为全省科技事业接续发展培育青少年力量。


  据介绍,全省科技教育主要是“两条腿”走路,一是强化科技馆、学校等科普阵地建设,面向青少年群体推出科学表演、科学实验、科学讲堂等一大批精品科普活动,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二是开展青少年竞技类科普活动,以赛代培训,为青少年提供学习交流平台,让他们有竞比、有进步。


W020201112303106085992.jpg

 贵州科技馆开展科普活动


  在阵地建设上,贵州瞄准基层科普场馆力量薄弱这一短板,不断加强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等建设,通过巡展进一步下沉科技教育资源,让全省广大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青少年能享受到优质公平的科学教育。据统计,近8年来,巡展活动已经在全省88个县市展出两轮,服务青少年等群体372万人次。


  与此同时,连续举办的3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正成为针对青少年强化创新实践、提升科学精神的的重要平台。利用科技创新大赛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贵州省科协创新推出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青年编程设计大赛、青年之车实验大赛等平台,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点燃了创新的星星之火。


  近三年来,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直接参与竞赛学生达2.9万余人,覆盖全省60余万青少年;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直接参与学生4100余人,覆盖全省5万余青少年。


  刘嵘说,在科普教育和科技竞赛的多重合力下,这几年来全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取得了很多‘从无到有’的可喜变化,特别是以竞赛带创新发展,以活动带科普的教育生态已初步形成。


W020201112303106129128.jpg

  科普进校园活动


  这些可喜变化,六盘水市第十中学物理教师、全省科普辅导员刘兵感触颇深。“以前我们不太敢带学生出去参赛,怕打击大家的自信心,但没想到通过比赛改变了很多学生。”刘兵说:“出去参赛后,才知道和外界比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大家回来后学习更加努力了,都铆着一股劲期待下次的比赛再创佳绩。”


  自去年负责学校学生科技竞赛工作以来,刘兵已带队代表贵州参加了两场全国赛事并取得不俗的成绩。他说:“取得好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我更希望他们能够享受学习和比赛的过程,在其中多思考、多探索、多总结,养成科学的习惯和思维。”


  这个观点和刘嵘不谋而合。刘嵘表示,无论是开展科普活动还是科技竞赛,希望这些学生哪怕只有少部分能对某一个科学知识感兴趣并坚持探究下去,科技启蒙的种子就会悄然播下,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刘嵘说,下一步,做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最关键的是学校、教师、相关职能部门都要重视起来,大家共同创新青少年科普教育形式,扎实拓宽青少年科普教育领域,让科技教育真正触及更多孩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航

编辑 刘诗雅

编审 杨仪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