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脱贫故事】搬离老深山 开启新生活丨黎平县龙形街道龙形社区搬迁户杨兴桃

  • 作者:王军 梅家斌 李春梅 陆玉勇 吴庭培 杨胜芬
  • 编辑:韦一茜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20-11-11 20:01:06

20201110210934_43189.jpg


  我叫杨兴桃,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龙形社区的一名搬迁户,搬迁后我被安排到附近的扶贫加工厂上班,两个孩子就近入学,从此一家人的生活方式彻底发生了改变。


7.jpg

清晨,送女儿去学校的路上


 “我送孩子去附近的学校读书”

  清晨六点半,位于黎平县城北的龙形街道龙形社区还未从沉睡中醒来,我们一家便早早地开始了一天的生活。送大儿子出门上学后,再给女儿穿衣服、梳头发,送女儿乘校车去幼儿园,这是我每天重复要做的事情,也是我最幸福的时光。


8.jpg

和女儿互动学习


  2019年,在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支持下,我们一家四口从黎平县洪州镇赏方村搬迁到了龙形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住在80平米的房子里。一跃从村民变成了市民。

  早上8点钟,我带着三岁的女儿在小区路口一边吃早餐,一边在等去幼儿园的校车。仅仅一年的时间,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农村搬进县城,居住环境、个人就业、子女就学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陪伴女儿成长,增进母女感情,生活幸福了很多。

  “我在搬迁安置点务工就业”

  把孩子送到学校后,我就来到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工作。我所在的车间是一家生产、加工皮具的工厂,长期务工有60多人,临时务工有100多人,基本是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主要以简单操作、上手快的工作为主。比如:贴片、绞线、拼成品,什么都会做。


9.png

杨兴桃在扶贫加工厂上班


  早上上班到中午12点,我在工厂食堂吃过午餐后,中午休息1个小时,继续工作至下午6点。9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忙碌而充实。每个月3000多块钱的收入,我很珍惜这份既能在家门口就业,又照顾孩子的工作。


10.png

在车间上班


  除了能在家门口上班,工厂还允许员工们把孩子接到工厂,让我们安心工作。每天下午四点,员工们就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准时在小区路口等待幼儿园校车,接儿女回工厂继续工作。相比外出务工,在社区安置点上班自由了很多,幸福感也增添了不少。


11.png

杨兴桃所在的车间是一家生产、加工皮具的工厂,长期务工有60多人,临时务工有100多人,基本是易地扶贫搬迁群众。


  “下班后,我就近买菜做一桌新鲜的晚餐”

  我的爱人在深圳务工,我在县城工作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相比以前在村里的日子,现在虽然很忙碌,但是我更喜欢这样的生活。想吃肉、想买东西随时可以买,以前在乡下买啥都不方便,现在每天下班后,在小区菜市场能买到新鲜的猪肉、蔬菜以及各种生活用品。稳定的收入与便利的生活,现在我渐渐适应了城市的生活节奏。


12.jpg

下班后,菜市场就在附近,每天都能买到新鲜的菜回家做饭。


  以前9口人居住在老家拥挤破旧的木房子里,现在是一家4口人居住在入住就有简易装修、有油烟机、液化气、电热水器的新房。以前在我们那个村没有小学,孩子们要翻过一座山去上学,每天不管是下雨、大太阳、下雪,这一座山我们都要翻越。现在3岁的女儿每天上学有校车接送,8岁的儿子每天坐公交十分钟就可以到学校。


13.jpg

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很平凡,但很幸福。


  搬进城后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两个子女的教育问题得到了很好改善,一家人的生活有了明显变化。如果不是赶上国家的好政策,我做梦都想不到自己能过上现在这样的幸福生活。

  记者手记:

  近年来,黎平县大力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尤其通过引进扶贫车间,用稳定的就业,让易地搬迁群众在城市站稳脚跟,实现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的生活目标。

  杨兴桃在城市的新生活只是全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生活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全县投入资金26亿元,在县城建设9个位置优越、出行便利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9271户39669人如期搬迁入住。

  如今,9271户搬迁家庭,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和他们的勤劳努力下,在县城站稳了脚跟,融入了县城节奏,开始他们的幸福新生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军 整理

通讯员 梅家斌 李春梅

陆玉勇 吴庭培 杨胜芬

  编辑 胥芬芳

  编审 杨仪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