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有一种真情叫岩上大沟情丨瓮安县小开洲村驻村第一书记雷轶

sonates.jpg


  我是瓮安县小开洲村驻村第一书记雷轶,2020年7月16日,烈日当空。我和小康队员们正在开展遍访工作。此行的目的,是拜访住在小开洲村最偏僻村落——塘湾组的“五保户”王开学老人。

  虽说各组路已经通了,但山间的弯曲小道仍然较为不便。从村委会出发,大约驱车近半个小时的路程后,终于抵达了目的地。“雷书记你们来了,快进家坐坐。”还没待走进院坝,便听到老人在门口屋檐下招呼的声音。


1.jpg

雷轶与王开学老人交心谈心


  “王老,最近生活得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方便的需要我们帮忙的?”在屋内,我同往常一样和王开学寒暄着。

  “没有咯,现在吃喝都够了,村子如今的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的,你把我们小开洲的‘天渠’都宣传出去了,大家都知足了。上了年纪后,唯一所想的是让子孙后代们生活得更好一些。听说你目前在组织大家修岩上大沟的村史馆,我拿个东西给你……”说罢,王开学从床头柜子里摸出一个用塑料袋裹好的存折,递到了我的手上。

  “王老啊,快收起,这两万块钱可是您的养老钱啊,我们怎么能要!组织修村史馆,这是我的职责所在啊。”拿着王老发黄的存折,我的手不住地颤抖起来,将存折塞回老人手里,又和老人聊了下天,便起身告别了。临走,王开学老人追到路口,硬塞了200元在我手中。

4.jpg

村史馆落成庆祝活动


  小开洲地处乌江沿岸,全村面积22.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39亩,现有8个村民组766户3063人,全村建档立卡户173户646人。全村山多田地少,陡峭的自然地貌,有限的劳动力都严重制约了该村的发展。

  “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激发内生动力是关键!”在走访老党员过程中,我和前任驻村第一书记吴岳军了解到,村里有一条49年前小开洲村先辈们历时两年多在悬崖峭壁上开出的一条长823米1米宽的岩上大渠,当时在小开洲公社和大队几级党组织的共同引领下,党员群众同心协力打造的一条生命之源,解决了当地无水灌溉、土多田少的困境,让2000多人吃饱了饭。

5.jpg

驻村干部家属参观村史馆


  “当年的修渠精神激励着小开洲的几代人,我们是否可以在这上面做些文章呢?”两个第一书记在这件事上出奇默契地达成了共识。

  我们开始积极协调帮扶单位瓮安县纪委县监委、黔南州科技局和玉山镇党委和一些社会组织的支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当年的悬崖修渠精神进行凝练,组织小开洲村党总支把这条70年代的沟渠打造成“小开洲岩上大沟精神”党建品牌,在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党群关系更加亲密、和谐。

  为了进一步打造岩上大沟精神党建品牌载体,进一步弘扬和纪念小开洲党组织与群众战天斗地的鱼水情,今年6月份,我和村支两委决定筹建小开洲岩上天渠主题村史馆。

  消息传出后,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全村群众和外出乡贤把村史馆建设当成自家的大喜事,纷纷行动起来,大家捐款捐物,更有上文所提到的五保户王开学老人,坚持要捐出2万元养老钱的感人一幕。短短一个月时间,群众捐款竟高达6.5万元,再加上工作队协调的7万余元,彻底解决了村史馆建设的经费问题,我也被小开洲党组织和群众的鱼水深情所感动。

  干群同心合力使,其利足可以改变一切。与刚刚驻村时的彷徨相比,今天的我对小开洲的发展已满怀信心,群众的大力支持成为我们推进发展的源生动力。



6.jpg

小开洲村头花蓼产业也是难得的观光型农业


  2019年驻村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县委“一主五特”产业布局,组织村级合作社发展药用银杏主导产业200余亩。在帮扶单位瓮安县纪委县监委、黔南州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小开洲村筹集到23万余元,引进了中药材头花蓼种植产业。通过村级合作社与药业公司签订了800亩保收合同,由村合作社党支部引领,村级合作社牵头,打造120亩头花蓼产业示范种植园,带动小开洲群众发展了300余亩,带动邻村群众发展250余亩,初步实现了规模化种植,一体化销售的发展目标。

  8月28日,村史馆落成之日,小开洲万人空巷,党员和群众齐聚村广场,我亲自主持活动,一场场精彩的文艺节目让大家共同追忆这49年的干群深情。

  我有理由相信,小开洲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讲述人 雷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卢泰铭 整理

见习编辑 梁珍情

编辑 孙远铭

编审 杨仪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