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洒向农家总是情丨六枝特区月亮河乡中心校人民教师陈寅

sonates.jpg


  我是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月亮河乡中心校人民教师陈寅。几年前,我作为月亮河畔的一名党员教师,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一边呕心沥血干好教书育人工作,一边挤出时间参与鏖战脱贫攻坚。


  “小左,小左……快来帮我抬床放车顶!”2018年5月14日下午,我一边小心翼翼地在自己轿车的车顶铺上柔软的垫子,一边请同事左恩贤帮忙。


1.jpg  

陈寅为特困供养户购买床


  这崭新的床是拉去给六枝特区月亮河乡大坝村拱寨村民组的贫困户李文才。

  当年61岁的李文才至今未婚,其住房是几年前政府为之修建的,属特困供养人员。他因多种原因对待生活态度极其消极:头发蓬松、白酒为伴、家什凌乱……如何改变这名“酒仙”的生活态度呢?我看在眼里计从心来。从此,每逢进村入户开展扶贫工作,便不厌其烦与老李拉家常,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鼓励其笑对生活,并身体力行帮助其打理家中,看到他的床散了架,走访回单位后立即为其准备了一张暖心的床。

  经过我一天天的促膝谈心,一次次的清洁行动,加上村里实施的组组通户户连及“三新一清洁”等工程,李文才体验了新时代的新生活,于是,他开始定期理发、渐少饮酒、常换洗衣服,每天还把家里侍弄好才出门。闲暇之余他便自觉持笤帚参与其它村民把村道打扫得干干净净。


2.jpg

陈寅(前)为村民韦洪彪宣传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


  纳埂村民组二级残疾村民韦洪彪,早些年知道自己国家每月给他补助40元,可自从领了一次后,就再也没有领到过。

  “这钱肯定被人‘整’啦!”韦洪彪及妻子为此产生了很多想法,心里也常常不愉快。我知道后,及时到社会事务办及金融部门了解情况,得知韦洪彪用的银行卡,只能取钱不能显示入账明细。随后,为解除韦洪彪夫妻内心的疑虑,我开车到距单位12公里的纳埂村民组将其接到信用社。在信用社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两位老人看到了一笔笔国家补助自己的爱心款。

  韦洪彪之妻王明秀有酿米酒的手艺,并且所用酒曲是自己上山挖来多样草药按传统方法精制而成。她想两老一年收几千公斤稻谷,怎么吃也吃不完何不用其酿酒?我知道后,鼓励其进行家庭作坊式生产。

  出缸的米酒飘着醇香。我先成为主人首位的顾客,把酒带到城里邀上亲戚朋友品尝,还把酿酒现场通过QQ及微信发朋友圈,此举犹如无声广告为王明秀打开了销路。

  2017年,我的帮扶对象李光华邀上村民李光能及杨忠华三户村民抱团种植生姜。他们小试牛刀的种植成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媒体对其发展致富的事迹报道后,我又将电视台报道的视频刻录成光盘,利用走访的机会送给另一帮扶对象何玉达观看。

  “别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何玉达看到我送去的光碟后深有感触,尽管他身带残疾,可他再也坐不住了。于是起早贪黑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种植辣椒和蜂糖李。秋天,2亩辣椒不断丰富了这位残疾人腰包的内容。


3.jpg

陈寅(右二)与村民共享丰收的喜悦


  村民科学种植尝到了发展经济的甜头。我在走访过程中获知李光华等农户迫切需要大棚助力发展,便立即为之书面向村委会申请,希望帮助解决蔬菜大棚。在村里实施的千家万户小康菜园项目中,老李如愿以偿,发展信心十足,每天乐呵呵在地里辛勤耕耘。


4.jpg

陈寅(左三)同扶贫队员与村民拉家常


  村民杨喜学是非贫困户,有一段时间,他与妻子的心里总是添堵,两口子耳闻目睹个别村民懒惰,还享受国家这样那样的优惠,而夫妇俩辛勤劳作还认为被村里当“外人”看待,因此总想“讨说法”并付诸行动。我与同事多次利用晚上到其家中交心谈心,共同见证电力、通讯、交通、水利及“三新一清洁”“三改三化”等党和国家的民生工程在寨中落地生根,并且让他们家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最终村民真诚感动,笑容又喜挂在脸上……

  洒向农家总是情。我在决战脱贫攻坚战中,毫不迟疑用心、用情、用行动诠释着一位人民教师、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帮扶情怀,让大山里的村民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作者 郭府祥

见习编辑 梁珍情

编辑 孙远铭

编审 王璐瑶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