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还原历史现场,再现国宝西迁壮举——文澜阁《四库全书》秘藏贵阳往事系列之二

  11月3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关于“牵动黔浙两省的特殊捐赠”一文发布后,贵阳鹿冲关森林公园地母洞秘藏文澜阁《四库全书》的传奇经历,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关注。


  在库书近9年的大迁徙中,在贵阳的保存时间竟达6年零8个月之久,而在鹿冲关地母洞的秘藏时间,更是占了5年零8个月。可以说,贵州无私接纳和保护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历史,是承担文化巨典保护使命,保证国家文脉延续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么,曾秘藏国宝的地母洞现状如何呢?鹿冲关森林公园对这一段历史,又是如何纪念的?为此,记者进行了一次特别的探访。


  偏僻山洞变身市级文保


20201106204300_53369.jpg

《四库全书》的工作人员在地母洞合影


  据鹿冲关森林公园办公室主任介绍,其实2015年7月,贵阳市委宣传部就召开了“鹿冲关公园地母洞宣传保护利用工作专题会”,提出将地母洞遗址打造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高地和弘扬抗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年9月6日,贵阳市人民政府将贵阳鹿冲关森林公园地母洞遗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两年后,贵阳鹿冲关森林公园地母洞保护宣传利用项目正式动工建设。项目规划占地面积89775平方米,主要由地母洞藏书库遗址、文澜院建筑群、“西迁故事线”艺术石雕、晒书台青铜雕塑群四部分构成。


  其中的文澜院建筑风格及布局,主要仿照杭州西湖孤山上的文澜阁风格及布局并融入贵州传统古建技艺修建而成,在此展示《四库全书》的修撰背景、文澜阁《四库全书》的由来及几次遭遇,以及抗日战争期间烽火护宝的传奇经历,特别是库书秘藏贵阳期间的故事等内容。


  为此,项目组通过贵州省图书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贵州大学档案馆、浙江省档案馆、贵州省档案馆的相关史料,理清了国宝西迁的整个过程。同时,还到北京、浙江等地,努力收集《四库全书》的影印本及相关史料,以此展示这一文化巨典及传奇经历。


  这批资料中,就包括一本名叫《略夺了的文化——战争和图书》的书籍。该书写道,1937年11月,杭州即将沦陷之际,一个由9名日本人组成的秘密组织“占领地区图书文献接收委员会”到达杭州后,在日本特务机关的帮助下,花了3天的时间,找了26个文化机关,没有找到文澜阁《四库全书》,感到非常遗憾。


  了解得越多,参与者宋董敬越觉得,这段历史越发意义重大和值得铭记。她回忆说,2017年11月,自己随项目组第一次前往杭州,并荣幸地亲眼目睹了曾在鹿冲关森林公园内秘藏近6年的文澜阁《四库全书》的真迹。


  “因为是国宝,所以管理非常严格。我们进入地下室后,必须带上鞋套和手套,才能进入观看。”她说,即便如此,大家也不能动手翻书,而是由专职保管的工作人员打开来看。


  现场,一个个规整而秀美的小楷字穿过历史时光,让首次目睹的宋董敬震惊不已。“那么多规整劲健的小楷字,每一个都充满了美感,很难想象古人每天抄,居然没一个错字,真的不得佩服其精神。”宋董敬说。


  据介绍,项目组考察了杭州文澜阁后,又前往长沙岳麓书院等地考察。最终,由四大部分构成的地母洞保护宣传利用项目逐一实施,力求生动再现那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四库全书》将“现身”贵阳


文澜阁《四库全书》内页


  按照计划,鹿冲关森林公园文澜院本于今年8月15日,也即是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之时对外开放。


  但因为疫情原因不能外出收集展陈资料,原定日期不得不往后推迟。


  也正因如此,尽管鹿冲关公园项目组十分想采访当时护送库书西迁的唯一在世者陈玲娟老人,却因疫情之故未能成行。之后,老人于今年3月28日去世,她一心想把相关历史资料捐赠给贵州的心愿,也未能实现。按照老人遗愿,项目组于10月27日,在杭州接受了此次特殊的捐赠。


  那么,规划中的鹿冲关公园文澜院,究竟建设得如何了呢?11月3日,记者前往鹿冲关森林公园一探究竟。


  从市区沿观山东路往前,很快便来到天誉城,之后由匝道进入鹿冲关森林公园。路变得陡峭起来,弯度也更大了。很难想象,83年前,靠人背马驼护送库书上山的先贤们,是如何完成这一壮举的。


  驱车10余分钟后,终于来到一处稍显平坦的山垭口。在公园“阳光草坪”的对面,一栋青色的古式砖瓦建筑已经建成,看上去颇为壮观,门头上“文澜”二字,说明该建筑就是已建成的文澜院。


20201106204409_56985.jpg

曾经秘藏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地母洞


  由于大门锁着,只能通过外观,感受这栋建筑的恢弘之气。无论远一点的飞檐峭壁,还是近一点的精美窗花,无不透着建设者的用心,以及建筑的不凡气象。旁边的一块长约20米、高约15米的巨大照壁墙上,赫然雕刻着当年库书保管员在地母洞守护库书的情景,照壁墙背面“心无一点尘埃,胸有五车史籍”几个字,更道出了对护书先辈的深深敬意。


  再现国宝西迁文化苦旅


  文澜院不远处,便可见到文澜山石刻。可以想象,这一石刻正是为纪念文澜阁《四库全书》秘藏地母洞而立。因为,贵州省图书馆关于库书转移到地母洞的史料显示,此处当时其实名叫金鳌山。


  沿着文澜山石刻前的小路往前走数十米,便可看到2015年9月“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地母洞”的字样。再往前走约20米,便来到了地母洞洞口。83年前,国宝文澜阁《四库全书》,正是在此度过了近6年的岁月。


  记者了解到,文澜院行至地母洞几百米的栈道途中,为让参观者体会和感受抗战时期文澜阁《四库全书》西迁途中护书的场景与波折,特意设计打造了“西迁故事线”艺术石雕,以展示库书在西迁过程中,途径的地点和事件。


20201106204503_91917.jpg

文澜阁《四库全书》西迁路线图


  行走至栈道尽头,记者看到小路尽头的地母洞,和几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不小变化。原来,2018年,根据地母洞保护宣传利用项目要求,对地母洞遗址洞内进行清理修缮。洞口则根据1942年摄“文澜阁《四库全书》贵阳地母洞藏库”照片情景复建,一定程度上复原了抗战时期“战时书库”的原貌,使参观者更为直观的了解地母洞当年秘藏保护文澜阁《四库全书》的情形。


  从洞口向下数米,则有一处晒书台青铜雕塑群。该青铜雕塑分别为“开箱取书”、“库书曝晒”、“清点装箱”三组人物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当年护书人悉心照料库书的情形。据省图书馆原副馆长钟海珍介绍,雕塑群造型主要根据贵州省图书馆《代管文澜阁<四库全书>档案》中的史料记载,呈现文澜阁《四库全书》存藏地母洞期间,为避免库书受潮损坏,浙江省立图书馆保管员、国立浙江大学教授、贵州省立图书馆员等对库书曝晒的过程。


  “总的来说,鹿冲关森林公园地母洞保护宣传利用项目,全都根据文保部门的要求,采取修旧如旧的方式,还原当时的样貌,再现那段不平凡的文化苦旅。”钟海珍说。


  她表示,当时正值战乱时期,不仅吃不饱饭,甚至连命都保不住。但先贤们正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在当时偏僻的大山中守护库书,这样的担当和奉献精神,永远都值得后人铭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毫

见习编辑 段岚茜

编辑 孙远铭

编审 王璐瑶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