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十村记:精准扶贫路》融合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20201107182322_58644.png


  2020年11月4日上午,《十村记:精准扶贫路》(以下简称《十村记》)融合出版座谈会在北京湖南大厦举行。


  《十村记》采用独特视角,运用报告文学的形式,以十八洞村、赤溪村、赵家洼村等十个村脱贫之路来讲述这场波澜壮阔的战贫实践,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向第七个国家扶贫日献礼。

  《十村记》,凝结了作者团队和编校团队1278天的心血。其间,先后拟出了3个策划方案;作者下村采访共计300多天,收集108.6万字资料,采访录音5000余分钟,图片800多幅,撰写初稿196.8万字;编辑写下了十几篇3万多字审稿意见,进行了8轮次编校,美编设计了6种封面;领导、专家3次集中开会审读稿件……


20201107181415_77252.jpg


  丛书有以下几个比较鲜明的特色:


  第一,选材独特,聚焦精准。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考察了全国各地24个贫困村落,指导各地的精准扶贫。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足迹,编委会精心挑选了10个省份的10个村落,涉及汉族、苗族、彝族等民族与人群。这些村落在中华大地数千个战贫村落实践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如湖南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首倡地,成为新时代脱贫攻坚决战中的一颗亮丽明珠;福建赤溪村是“中国扶贫第一村”,闽东特色乡村振兴“样板村”。这些村落脱贫的方式、措施虽各不相同,但都取得了巨大成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结果,都是当代中国摆脱贫困、走向全面小康的代表。


  第二,角度独具,以小见大。丛书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细节以点带面地展现精准扶贫的非凡历程,用有温度、沾泥土、带露珠的故事,讲述这些地方在精准扶贫后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通过小切口折射大主题,通过小故事反映大时代,通过小地方的大变化,从侧面反映精准扶贫伟大成就。


  第三,写法独到,记录真实。该书采用史志、民族志的写作手法,注重挖掘村落的历史文化意蕴,探寻贫困的深层原因,展现精准扶贫前后村落自然文化生态与村民的精神风貌的变化。丛书的作者都在本省工作,熟悉当地的情况,或与所写村落有特殊的情感联系,他们以真实的笔触书写精准扶贫的故事,为时代立传,为人民书写。


  第四,传播立体,深度融合。丛书实现了出版和电视、网络媒体的融合传播。湖南教育出版社与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合作,根据丛书内容联合制作了电视专题片《十村记:精准扶贫之路》,10月3日起在湖南卫视、芒果TV播出,收视率位居全国第三。读者可扫附于图书上的二维码观看专题片内容。出版和电视、网络媒体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主题图书多元衍生转化。


  《十村记》编写团队聚集了众多知名专家。主编刘伟,系光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副主编纪红建,知名作家,其作品《乡村国是》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撰稿人包括曾获中宣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刘先琴,曾获得赵树理文学奖的山西省作协副主席鲁顺民等著名作家。

  前期策划、编写工作获得广泛认可,丛书入选了多个国家级重点规划项目。2017年,《十村记》被增补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2018年,《十村记》俄文版入选中宣部对外出版项目;2020年,在扶贫题材图书大量集中出版的情况下,《十村记》从全国出版单位精选的1911种图书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宣部110种重点主题出版物之一,系“十三五”期间湖南唯一入选中宣部重点主题出版物的扶贫题材图书。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蒋祖烜,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杨芳,湖南省扶贫办副主任赵成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主任张琦等与会领导、专家表示:《十村记》除策划新颖、角度独特、意义重大、出版恰如其时外,还做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是将讲好中国故事与时代主题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营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浓厚氛围”则是近年来时代的主题,也是中宣部2020年明确的六方面重点之一。《十村记》运用报告文学的形式,真实地表现了历史的重大跨越,讲述了中国当代的精彩脱贫故事,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中国乡村历史文学记述。该丛书出版不久,已被译成英文、韩文、阿拉伯文、哈萨克斯坦文等4种文字,版权输出到加拿大、韩国、埃及、哈萨克斯坦等国,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二是将选题创意与特有资源相结合。“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是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视察时首次提出来的。湖南出版在精准扶贫方面具有特有的资源优势。湖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省内出版单位出版了《立此存照》《十村记》《扶贫志》等多种扶贫题材图书。在《十村记》策划创意阶段,湖南省宣传部就指导该丛书应利用好省内特有资源。《十村记》能够抓住十八洞村这个点,并以此精选总书记就扶贫问题视察(视频连线)过的其他9个村落,形成丛书,就在创意与资源结合方面胜过别人一筹。三是将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相结合。当下,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国家层面已将推动新媒体的发展提升到战略地位。丛书与广电湘军合作,根据内容联合制作了电视专题片《十村记:精准扶贫之路》,读者可扫附于图书上的二维码观看专题片内容,就创新了主题出版物的传播方式,为积极探索新载体新路数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

  在向全面建成小康冲刺之际,《十村记》的出版发行,适逢其时,既是为人民书写,为时代存照,又为十四五期间“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经典范例,也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与座谈会的还有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中广联合会、出版人杂志、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相关单位的同志。

  本次座谈会由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主办,湖南教育出版社、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承办。

  《十村记:精准扶贫路》情况介绍

  《十村记:精准扶贫路》(以下简称《十村记》)融合出版物2020年9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向第七个国家扶贫日献礼。

  《十村记》采用独特视角,运用报告文学的形式,以十个村脱贫之路来讲述这场波澜壮阔的战贫斗争。丛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选取总书记就扶贫问题视察(视频连线)过的十个村落,结合这些村落的历史文化和时代背景回溯其贫困的原因,聚焦几个人物或家庭的生活变迁,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细节以点带面地展现精准扶贫的非凡历程,用有温度、沾泥土、带露珠的故事,讲述贫困地区在精准扶贫实施后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十村记》共10册:十八洞启航(湖南十八洞村),神山梦圆(江西神山村),多彩照金(陕西照金村), 春满骆驼湾(河北骆驼湾村),赤溪清水流(福建赤溪村),大湾赞歌(安徽大湾村),张庄之问(河南张庄村), 花茂沃土(贵州花茂村),赵家洼的消失与重生(山西赵家洼村),三河水暖(四川三河村)。

  《十村记》编写团队聚集了众多知名专家。主编刘伟,系光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副主编纪红建,知名作家,其作品《乡村国是》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撰稿人包括曾获中宣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刘先琴,曾获得赵树理文学奖的山西省作协副主席鲁顺民等著名作家。

  前期策划、编写工作获得广泛认可,丛书入选了多个国家级重点规划项目。2017年,《十村记》被增补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2018年,《十村记》俄文版入选中宣部对外出版项目;2020年,在扶贫题材图书大量集中出版的情况下,《十村记》从全国出版单位精选的1911种图书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宣部110种重点主题出版物之一,系“十三五”期间湖南唯一入选中宣部重点主题出版物的扶贫题材图书。

  《十村记》出版发行后已取得一定社会影响。《光明日报》客户端、人民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对丛书进行了报道。丛书的另一大亮点是出版和电视、网络媒体的融合传播。湖南教育出版社与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合作,根据丛书内容联合制作了电视专题片《十村记:精准扶贫之路》,10月3日起在湖南卫视、芒果TV播出,收视率位居全国同时段第三,网络观看76.6万次。读者可扫附于图书上的二维码观看专题片内容。专题片配合文字、图片,更加立体展现10个村落摆脱贫困的故事,实现了主题出版物的可读、可看,充分地借助新媒体平台,推动主题图书多元衍生转化,让丰富的内容通过丰富的载体得到丰富的呈现。


编辑 刘思博

编审 王璐瑶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