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山乡巨变看磋播 ︱水城县磋播村党委书记徐祥峰

20201106102726_45572.jpg


  我叫徐祥峰,是六盘水水城县磋播村党委书记。“高山冷清,洋芋当顿;想吃米汤,只有害病。”20多年前,这句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俗语,是我们磋播村贫穷面貌的真实写照。


W020201107413360453282.jpg

  

  磋播村,距县城120公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土地资源破碎,是水城县最偏远的小个村。

  

  作为磋播村土生土长的人。那些年,我们只能常年靠着土地里长出的玉米、洋芋维持生活,种一年够吃三个月,到邻近乡镇借粮成了常态。

  

  为了过上少吃点苦的日子,1982年,年幼的我跟随父母从磋播村搬到邻近条件相对较好的顺场乡。从1994年开始,我种植烤烟、做小生意、开餐馆……通过不断打拼,一家人的日子逐渐好起来。

  

  虽然自家日子好过了,但转念想着磋播村还有几百户父老乡亲,住在路不通、水不到的地方,过着贫穷落后的日子,我感到很着急。为了让全村人都能过上好点日子,2008年,我回到了磋播村,任上了村干部,开始与乡亲们一起战贫斗困。

  

  我们的贫穷落后,主要是因为交通不便。“想要富先修路”,回到村里面的第一件事,我就想到了修路。


W020201107413364628625_meitu_7.jpg

  

  2012年,在政府支持下,我们开始尝试把磋播到顺场乡的路修通。当时,资金不够,找不到施工队,我就利用了自己的挖机,无偿带资进队,带领村民没日没夜修路。

  

  路通了,乡亲们种出来的农产品就不愁卖出去,我们的生活物资、生产用品就不愁拉进来,生活生产也方便了起来。


W020201107413362069093_meitu_6.jpg

  

  我们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但要拔穷根,就只有发展产业。我们通过群众会、院坝会、入户动员等方式,大力引导村民改变低产作物种植习惯。在全村布局了食用菌、猕猴桃和刺梨等新兴产业,提高土地收益,让村民能够参与入股分红,务工增加收入。目前,全村的刺梨产业已经达到6000多亩,覆盖了600多户3000多群众,还有猕猴桃1300亩、食用菌600亩、天门冬(中药材)400亩。


W020201107413360579712_meitu_4.jpg

  

  在我们磋播,土地资源破碎,仅有一片400余亩平地。但是,之前被大水毁过,没有土脚,播种农作物也没有收成。为了能有效利用好这片土地,我们想到搭大棚,来种植短、平、快、有循环优势的食用菌产业,总的规模是375亩,共建了389个大棚。现在,在线的务工的人员每天近200人,给工人单日结算工资的总金额就高达到1万元以上。

  

  有了产业,村民们不再躲在家里犯愁,现在天天有活干,心里踏实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如今的磋播村和昔日的磋播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山乡巨变。

  

  十多年来,经过我们干群一心不懈努力,磋播村由2014年的空壳村衍成了拥有40余万元集体经济的小康村,村民人均收入大幅提升,建档立卡贫困户由2014年的461户共1996人,到目前已全部清零。


W020201107413361363934_meitu_5.jpg

  

  2020年7月1日,46岁的我荣幸地得到了全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称号,这是对我们磋播村脱贫攻坚工作的肯定。

  

  接下来,我们将巩固好我们的几个产业,持续增加和完善产业链,朝着产品深加工方向发展,再继续增加就业岗位,巩固好脱贫成效,真正让我们父老乡亲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运 整理

见习编辑 段岚茜

编辑 孙远铭

编审 王璐瑶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