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三次驻村帮扶,我与洛万乡的不解情缘|原兴义市洛万乡驻村第一书记唐泽洋

  洛万乡政府驻地距兴义城南73公里,是兴义市除三江口镇(102公里)外的全市第二边远贫困少数民族乡镇。洛万乡平均海拔908米,属典型的低热河谷地区。村民以布依族为主,汉族、彝族、苗族杂居。种植业主产水稻、包谷,养殖业兼产甘蔗、油桐及木材。由于地处边远,交通遥远不便,村民文化水平较低,好些少数民族同胞只会说本民族语言,贫困群众较多。

  就是在洛万乡这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边远贫困乡镇,从2005年10月至2017年3月,我先后三次被市里下派到该乡的一心村、秧木村、陇纳村开展了一系列驻村帮扶、脱贫攻坚工作。在五年多漫长而短暂的扶贫帮困工作中,那终身难忘的一件件、一桩桩、一次次刻骨铭心的记忆往事,如电影电视剧特写蒙太奇镜头,不断清晰地涌现在我的眼帘前、脑海中、梦境里……

  一

  2005年10月初,我在刚成立的兴义市文学艺术联合会任副主席,受中共兴义市委组织部委派,下沉到洛万乡党委任挂职副书记。由于洛万乡党委、乡政府一把手由一人兼任,领导便分派我带两名工作人员,驻扎离乡政府所在地13.8公里的万峰湖水库边新建移民新村——一心村未落兰堡驻村,与村干部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方式,开展党建扶贫工作。

  一心村未落兰堡移民新村,是国家重点水利工程——万峰湖水电站建设水淹后靠新建的布依族聚居地。全部42户人家按布依族移民新居规划,整齐划一地分布在小地名未落兰堡用机械推平的小土山顶,与万峰湖毗邻而居,鸡犬之声相闻的对面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的古丈乡和马蚌乡。一衣带水,相邻的布依族和壮族民族口语一样,生产、生活方式一样,彼此有着千丝万缕的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戚血缘关系,血浓于水。

  在一心村驻村开展党建扶贫的两年时间里,我们与洛万乡、一心村的党政领导,多次深入全村各组和自然村寨,通过入户调查、走访慰问、开坝坝会等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主动参加村民阴历六月开展的祭水放生节、秧苗节、祭山神节等群体活动,农户家中红白喜事等人亲客往,逐渐与村民建立了亲切友好的干群关系。

  世代居住、繁衍生息于古老南盘江沿岸的布依族同胞,历来是个纯朴善良、热情好客的民族。任何一寨的村民,你只要真心实意与他们交朋结友,便会出现一家热闹全村欢喜,一人对你好全村和你亲近的和谐友善关系,到谁家,都会喝上村民双手捧上的一碗便当酒。针对一心村主要是湖中养鱼,土山上种树的经济发展情况,我们市委党建扶贫工作队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协调荣盛水泥厂免费提供10吨水泥,为村民在梅雨季节修路,建桥涵洞等从乡政府到村的公路保畅工作,让村里和广西船运来的木材、鱼、油桐、板栗等农产品运得出去,村民所需的鱼饮料、生活用品运得进来;对未落兰堡移民新村,富有布依民族特色的新居建成后,做了丰富布依文化氛围、移栽大榕树、美化村容村貌,整治街道、厕所环境卫生等“美化、绿化、亮化”工作。近日据乡政府的干部和经常到一心村湖边钓鱼的朋友告知,我们党建扶贫工作队移栽在未罗兰堡的二十九棵榕树,如今已亭亭如盖,枝繁叶茂,成了新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艰辛付出,得到了组织和乡亲们的好评和认可,2006年我荣获了兴义市党建扶贫先进个人的荣誉。

  二

  2014年,党的脱贫攻坚战拉开了序幕。市文联要下派一位干部到洛万乡秧木村担任第一书记,因我原本就是顶效乡下的农家孩子出身,又挂任过洛万乡党委副书记,有一定群众基础和基层工作经验,我主动请缨到秧木村驻村帮扶。

  洛万乡秧木村地处距乡政府8.6公里的一片土山上,村民大多为苗族同胞,因土山路阻隔和缺水,仅靠种包谷、板栗维持生活。很多时候,农产品因道路险阻,只能眼见银子化成水而白白烂掉。要致富,先修路。秧木村要摆脱贫困,必须修好村通乡的经济发展瓶颈路。理清发展思路后,工作队与村支两委,乡党委乡政府领导齐心协力跑项目,最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修通了秧木村民祖祖辈辈渴望的水泥硬化道路,并筹建21口“母亲”水窖。

  为了引导村民发展林下养殖业,市文联从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挤出6000元,为全村21户村民分发了每户40羽绿壳蛋鸡,激发了全村村民大力发展鸡、兔养殖,种植药材等林下经济的热潮。

  2016年5月,我被中共兴义市委组织部评选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三

  我和洛万乡的不解情缘,冥冥中又一次牵手延展,经历了湖边——山上——湖边的扶贫历程。从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我被市委党建扶贫办选派到位于万峰湖边的布依族村——陇纳村担任市委扶贫攻坚工作队第一书记,开启了我第三次驻村帮扶的艰难历程。陇纳村为洛万乡最边远的布依族村寨,紧靠万峰湖岸,村委会对面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八达河镇。全村辖红粘、未牙贤、老发诺、马联等沿万峰湖岸沿线的搬迁移民后靠村寨。

  当年,从兴义市到洛万乡政府再到陇纳村委会驻地,十分艰难漫长:首先,从兴义城区农公汽车南站花23元乘车3个小时到达乡政府;从乡政府沿半山沙石土路的14公里到老发诺组,运气好搭村民顺风摩托车,否则只能靠两脚“甩火腿”2个小时;从老发诺组经马连组到村委会6公里,若遭遇暴雨天山路垮塌阻塞,就只能乘村民湖边的三板小木船或机动小铁驳船,乘水路花1个小时才能到达村委会。也就是说,从兴义市区到陇纳村,须从凌晨7点过钟上班车,然后骑摩托车或步行,乘船或步行,要到下午5点左右才能到达目的地。帮扶驻村的干部,普遍有“到村了就不想进城,进城了就不想入村”的畏难情绪。

  市文联作为市里的党群部门,当时4个人存在年龄老化,单位经费无来源,又没有落实项目和专项资金的困境。要解决陇纳村交通偏僻原始,村民贫困面大的实际,确实十分棘手。作为市里下派的第一书记,只能迎难而上,尽心遏力做好各方面工作。2016年1-3月,经过多次写报告,跑项目,得到市、乡党委政府的倾力支持;召开多次群众会,并进组串户动员,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并无私奉献:修路所占土地一律不要补偿,不得已占用的院坝、墙,一概不计较。终于将乡政府至老发诺组的14公里“羊矸石”土山泥石路,硬化成了水泥乡村公路,解决了该组群众每户人均一双塑料水桶鞋,“晴天一身灰,雨季落汤鸡”的出行问题;解决了红粘组聋哑人黄道友贫困户一级残疾人证,未牙贤组吴贤贵患骨癌瘫痪、老发诺组吴德昌患腰椎损伤长年卧床的电动轮椅车活动问题,帮助协调4万元乡村道路维护费……但也有遗憾事,工作队曾经多次上门祈求移动电话机站的修建问题,虽然邀请了技术员到村并选定了站址,但因村委会经济匮乏拿不出配套资金而搁浅,村民的通讯只能依靠隔湖对面高山上百色地区的机站通讯,天气恶劣,村民的手机会几天没有信号,无法进行对外联络……

  庆幸的是,近年来,从老发诺、马连、红粘、未牙贤组的环湖水泥路早已修好,陇纳村正朝着林下经济、养殖牛羊等乡村振兴产业迈进,贫困的村民早已脱贫奔小康了。

  四

  乡愁,是家国情怀,是文脉延亘,是初心依旧。不忘出发的地方,才会有感恩之心。记得出发地的人和事,内心就会温暖丰赡,就会感受到点点滴滴连成一线、连成一片时,这个世界的美好。我从一个农村放牛娃,在党的哺育培养下,成长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一名普通的正科级干部,家庭和睦,儿孙满堂。虽然已年过半百,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平凡小事,但我念念不忘的仍是我的衣胞之地——顶效村,是我5年多在洛万乡3个村扶贫攻坚工作的打拼。在洛万乡三个村办的这些事,看似很小,但只要用心用情去办理,一桩桩一件件累积便成为百姓的大事。以心换心,真心实意,会得到村民的拥护和爱戴!眼看乡亲们勤劳致富的喜悦,难忘的情景经常萦绕心间,乡土、乡情,总是以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牵挂,感恩知足,阐释着凡人凡事里的缕缕温馨。

  贵州省兴义市史志办 唐泽洋

  编辑 王小婷

  编审 王璐瑶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