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脱贫故事】脱贫致富靠自己 | 贵州威宁自治县海拉镇文炉村村民张怀四

20201030195036_20233.jpg


  我叫张怀四,今年53岁,是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海拉镇文炉村的村民。每天只要天亮了,我就要赶紧起来,喂猪,给牛上草料,然后上山放羊。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好几年了,但我却乐在其中,比起在外打工,这都算轻松的了。


  早年间,为了维持生计,16岁时我就出门打工,远到西藏,近到六盘水都留下了足迹。在六盘水背过煤,昆明修过铁路,香格里拉挖过矿......只要是能挣钱的活,我都去做。


41.jpg


  我这么拼的原因很简单,娃娃读书要钱,老人看病要钱。

  在农村,当靠种地养不活家人时,出门打工成了最有效的办法。我也不想到处跑,但是待在家里真的是无法。一家有12口人要吃饭,12亩土地一年到头收不了多少粮食。


42.jpg


  更难的是,以前我家住在文炉村凉水井组,地处易滑坡地带,存在安全隐患,用水困难,交通更是难中之难。背点草背不到门口, 天不亮就要起床去挑水,坛子用绳子绑在身上,一不留神坛坛罐罐全部打烂了。我清楚的记得,由于条件有限,当时想把刚出生的8只小羊羔送给别人养,都因为交通不便,喂出来也卖不出去,被拒绝了。为此,我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


  庆幸的是,政府部门在2010年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通过政策资金扶持,把文炉村大树组和凉水井组从海拔1700米左右的褶皱里搬迁至海拔近2700米相对比较平整的山顶上来。从山腰搬到山顶有近5公里的路,但我接到搬迁通知时,毫不犹豫的就搬了上来。


43.jpg


  土地还可以种,房子也安全了,自来水通到家门口,有什么理由不搬呢?更让我高兴的是,通过数十年的封山育林,当地的生态逐渐变好。尤其是最近两年,种下的树苗已经长大,允许村民到山里进行放牧,我结束了打工生涯,回到村里养起了羊。在去年,我作为贫困户还得到了1.2万元的产业扶持资金,购买了两头能繁母牛。

  今年卖了29只羊,得了3万多元,现在还有60多只没卖。加上去年卖的10头肥猪,还有在圈里的两头牛,地里的魔芋党参......虽说脱了贫,但我还想发展好一点。政策这么好,我们也不能总是躺在床上等人救济,以后争取办个养殖场,带动更多人一起挣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阳 整理

编辑 徐微微

编审 田旻佳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