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放映脱贫攻坚电影 助力实现小康目标|访农村放映员荣华及驻村帮扶电影人杨佶睿

20201031133349_68006.jpg


  2020年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中共中央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农村农民看上、看好电影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现文化小康的重要方面。广大公益电影工作者要坚持初心使命,进一步提高服务农村和农民观众的能力水平,不断做好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工作。为此我专访了两位在电影扶贫帮困一线的电影工作者——白云区农村电影放映员荣华及驻村帮扶电影人杨佶睿。


  荣华同志是白云区电影公司的一名老电影放映工作者,四十多年来,不论是当放映员还是当经理,他始终坚持到贫困村放映扶贫帮困电影。特别是“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他认真学习数字电影放映技术,规范管理使用政府配备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坚持给贫困村的村民们放好电影,助力脱贫攻坚。2019年以来,根据中宣部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推出“凝心聚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公益电影推荐专题,放映了“脱贫攻坚时代楷模”《天渠》《文朝荣》《十八洞村》三部电影。


20201031135219_13719.jpg

贫困村的村民们在看电影


  《天渠》是根据贵州省遵义市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一处穷乡僻壤,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历时36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万米长渠以引水,造福桑梓。在塑造了黄大发英模形象的同时,更对乡村振兴做出了影像化诠释。电影通过朴实的表现方式,人物与细节的精准刻画,让“真人真事”更感人,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文朝荣》是反映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朝荣30多年如一日,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干部群众把“苦甲天下”的穷村子带上了“林茂粮丰”的致富路。电影生动还原了文朝荣同志带领群众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感人事迹。


20201031135243_50923.jpg

贫困村的村民们在看电影


  《十八洞村》讲述了十八洞村杨英俊以及杨家的几位堂兄弟在脱贫的过程中发生在观念上、生活方式上的改变。


  《李保国》《脱贫路上的好支书》《俺不是贫困户》这几部影片紧扣脱贫攻坚主旋律,讴歌脱贫攻坚伟大历程,宣扬扶贫领域先进典型。广大农村观众通过观影来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关心、支持和参与扶贫开发事业,为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营造浓厚的氛围。


20201031135309_19854.jpg

贫困村的村民们在看电影


  反映“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电影《三变山变》《风吹红河谷》讲述的励志故事、脱贫故事为农村脱贫工作拓展思路,为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做好坚实准备。


  在谈到公益电影放映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时荣华对我说:“电影通过与真实动人的生活相结合而更加贴近观众的心灵,把精准扶贫的精神传递到干家万户。我们以前的状况跟那种脱贫电影里是差不多的,大家的思想也跟电影里差不多。贫困户多,又没有啥脱贫的点子,电影对于我们的脱贫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最主要的是能让大家解放下思想,像我放多了电影看多了也明白了,脱贫要先脱心上的穷,才能脱生活上的穷。农村电影放映助力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我要克服困难,把扶贫攻坚电影放映给大家观看,为大家脱贫致富提供精神食粮和动力。”


  2019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希望建设乡镇数字电影院让农民“看好”电影,通过科技电影实现扶智、扶志“双扶”,增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希望利用电影声情并茂的优势和电影中生动的故事,对基层群众扶贫,让农民看一场科技电影,学一门致富技术。


20201031135339_10186.jpg

贫困村的村民们在看电影


  杨佶睿是贵阳市电影公司的一名青年干部,2000年入党,1999年11月受中共贵阳市委组织部委派前往清镇市流长苗族乡凹河村挂职扶贫两年,在两年的挂职扶贫期间,主要是协助乡镇府做好当地的文化宣传、发展及其他有关扶贫帮困工作。


  当我问他做了哪些扶贫工作时,杨佶睿谦虚地说:


  1、 由于凹河村小学的学生课桌非常破旧,为了改善学生课桌的破旧情况,我主动找到贵阳市文化稽查大队,在他们的帮助下解决了学生课桌问题。


  2、 流长乡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乡,村民主要是苗族,文化生活十分贫乏。为了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我联系市文化局给乡文化站调配一批DVD版的文艺影片,使文化站每周五给当地村民免费放映提供了丰富节目。


  3、 为实现流长乡及凹河村"2131目标"在贵阳市电影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为乡文化站成立了农村电影放映队,配套了两套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同时选派乡文化站人员参加市文化局举办的全市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培训班学习,保障村民每月看到一场电影,改善了村民看电影难的问题。


  4、 在挂职扶贫即将结束的最后三个月,又多次联系市农科所有关技术专家前往凹河村实地勘察,引进了科技新杨梅的种植技术,改变了凹河村只能种经济效益低的杂粮现状。


  5、我在凹河村扶贫时发现村里外出务工的较少,便和其他乡村干部一道,积极做好富余劳动力的教育引导工作,联系有关部门进行贫困户外出就业技能培训,全村一般贫困户实现每户1人就业,全村外出务工300多,外出务工人均收入三万多元,基本实现脱贫。在扶贫帮困中我也深受启发,一个人富裕不算富,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才是真正的富裕,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才能让生活更加美好。


  在驻村扶贫期间,杨佶睿和乡村干部一道,翻山越岭,进组入户,了解村情民意。随时记录下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记下他们最希望办好的事情,用心用情走进贫困户家里,走进他们心里。为凹河村的脱贫攻坚战付出了一位共产党员、电影人的心血和汗水,他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陈常青  贵州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作者 陈常青

编辑 阮丹

编审 田旻佳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