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走进我们的小康生活】贵州黔西锦绣花都安置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 打造群众满意新家园

  贵州毕节市黔西县锦绣花都是黔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点,居住着17892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当地通过推动新时代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安置点社会治理,让搬迁群众适应新生活、提升归属感、幸福感。


  走进锦绣社区综合文化站,搬迁群众付群修正在指导刚放学的孩子们在图书室自学。这位从黔西县素朴镇和平村搬来的付阿姨,平日里不仅是孩子们的陪伴者,还是个多才多艺的社区文化活动组织者。


黔西县锦绣花都安置点。范晖 摄.jpg

黔西县锦绣花都安置点。范晖 摄


  过去的付群修,是个地道的农村妇女。用她的话说,“没啥才艺,只会种地”。2018年,刚从乡镇搬到锦绣花都的付群修,离开了乡间生活,住进城市的社区,变得不知所措。“不习惯,不懂城市里的‘活法’。邻里不再走门串户了,闲话絮叨的人都没有。”付群修说,刚进城那会儿,感觉无所适从。


  像付群修一样,巨大的变化让许多搬迁群众找不到归属感。物质生活改善了,精神生活却很匮乏,大家对社区发展变化漠不关心,被动地生活着。


  为了促进搬迁居民从农民向市民转变,提升群众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锦绣街道围绕建好组织链、铺好法治网、立好公民公约、建好文明银行、晒好比拼照片等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建设和社区治理。在为搬迁群众打造和谐新家园的同时,让大家成为社区建设的主人,转思想、讲文明、树新风。


“雪亮工程”智慧小区管理。史松 摄.jpg

“雪亮工程”智慧小区管理,助推建设平安小区。史松 摄


  “首先加强党建,让党员带头,以带促变,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采取‘片区+大网格+小网格+搬迁群众’的4级网格治理模式,将安置社区划分为大小网格,细化、分解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利用大数据手段加强法治社区建设,为群众营造一个祥和、安定的社区生活环境。”锦绣街道党工委书记董霞介绍,在此基础上,社区通过制定“居民公约”,引导和规范搬迁群众行为举止,推进全民参与创建文明社区。并通过文明银行、比拼照等形式提升群众积极性、参与度,让居民在参与社区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积分兑换实物、晒出优秀照片的方式获得实惠。通过“党建+”的方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从而打造良好的社区治理氛围。


  刚搬到锦绣花都的付群修获得了个打扫社区卫生的公益岗位,有了事情做的她过得还算充实。但她发现,一个近两万人的小区里,连跳广场舞的队伍都没有,很是冷清,她便萌生了个带着大伙儿跳舞的想法。有了想法,社区积极帮助,她找到自己的舞伴,组起了几个人的舞队并开始自学跳舞。晚上,广场上多了份热闹,居民们围观过来,有的人也跟着跳。日子久了,练舞时,舞蹈室里已经装不下那么多人了。


微信截图_20201029083111.png

锦绣社区文明储蓄银行。


  经过社区居委会同意,付群修到文化站做了志愿者,负责社区活动的组织,做起了文明实践的带头人。“有活动就能丰富大家生活,社区举行的活动我们都会参加,现在都得过好几次奖了呢。”付群修说,刚开始的那种陌生感没有了。社区里,大家的来往多了,生活气息浓了,越来越融洽了。


 文明实践促转变,社区治理展活力。“通过文明实践,让搬迁群众积极融入新生活。”董霞说,锦绣社区以党员带头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加强社区治理,不断转变群众思想,凝聚群众力量,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翟培声

编辑 杨羽

编审 田旻佳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