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千年之变·多彩贵州“十三五”成就巡礼】合力攻坚 和谐共进丨全省人大、政协、统战、民族区域自治和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成效显著




报纸_副本.png


  沿着时间的轨迹,梳理“十三五”以来全省人大、政协、统战、民族区域自治和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发展脉络,展现在眼前的是一部不负人民重托、履职尽责、共谋发展、和谐共进的华彩篇章。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贵州省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对人大、政协、统战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切实把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就,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得以日益增强。


  依法履职 护航全省法治建设


  9月14日,由省人大环资委组织开展的2020年贵州环保行活动举行。5天时间,检查组走进云南、四川、贵州,跨界溯源,探访赤水河环境治理现状。


  贵州省境内赤水河水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原来的V类及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出境断面水质维持在Ⅱ类,与以往“伤痕累累、满目疮痍、惨不忍睹、触目惊心”的情形有了天壤之别。


  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离不开法治护航。2011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出台《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成为全国第一部针对流域保护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随着云贵川三省人大赤水河流域保护立法(修法)工作的持续推进,“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赤水河”将成为三省群众的共识。


  对赤水河的法治保障是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一个重要缩影。


2020年5月21日,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洪水镇洪箐村村干部收看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大会直播。


  回顾“十三五”以来,省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硕果累累——


  《贵州省大扶贫条例》是贵州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的大扶贫条例,对扶贫重大问题从法律上予以规范,这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扶贫工作的典范;


  《贵州省大数据安全保障条例》是我国大数据安全保护省级层面的首部地方性法规,是我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制度保障顶层设计的又一项成果;


  《贵州省人民调解条例》《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贵州省反家庭暴力条例》等一系列顺应民心、符合民意、贴近民生的立法项目,也都得到了全省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与此同时,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聚焦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三大战略行动,深入开展大扶贫条例、就业促进法、安全生产“一法一条例”等执法检查,围绕农村“组组通”、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等开展专题询问,推动解决了一大批事关全省改革发展稳定、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


  凝聚合力 全力助推精准脱贫


9月15日,贵州省榕江县忠诚镇寨章村百香果种植基地,侗族同胞在直播活动中采收百香果。


  金秋十月,榕江县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被大山阻隔的榕江县曾是贫困、落后的象征,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如今,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榕江人即将撕掉贫困的标签。


  榕江县是省政协主席挂牌督战脱贫攻坚县,定威乡是省政协主席定点包干脱贫攻坚乡。4年来,省政协始终恪守与深度贫困作斗争的初心与使命,发挥汇聚各方力量的优势,倾力帮扶,不遗余力。


  早在2018年,十二届省政协在省委吹响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冲锋号之时,启动实施了全省政协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榕江县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正如榕江县有关负责人所言:“从一个乡到整个县,省政协的接续帮扶,为榕江脱贫攻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9月24日,在贵州省榕江县塔石乡乌吉苗寨,村民在绘制蜡染。


   数据显示,仅在“百千万行动”开展的一年多时间内,全省政协系统共有722名主席、副主席挂帮651个贫困乡镇,帮助213007户贫困户脱贫;13702名政协委员结对帮扶50435户贫困户,帮助30657户贫困户脱贫……


  数据扎扎实实,成果有目共睹。


  “十三五”以来,全省政协系统充分发挥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在助推全省脱贫攻坚决战中,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省委统战部也同样致力于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广泛凝聚共识,持续开展统一战线助力脱贫攻坚系列行动。


  2019年,省委统战部牵头做好民革中央与我省合作开展产业项目招商对接服务,促成签约项目49个,合同投资985.02亿元;积极开展智力帮扶,培训基层干部和致富带头人974人次、教师8980人次、贫困群众7135人次;积极推动毕节试验区和黔西南试验区共585个帮扶项目建设;协助开展“中国光彩事业黔西南行”活动,达成签约项目56个,协议投资301.99亿元,以实际行动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作出应有贡献。


  强化自治 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以前,新农合保险报销需要一到两周才能办好,而让贵安新区湖潮乡汪官村村民王贵文没想到的是,现在借助乡政务服务中心“一窗通办”服务新模式,只需在一个窗口半个小时便能办好。


  “这样的速度,以前是不敢想的,现在转眼就成为了现实。”王贵文感叹道。


  这样的感叹在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更是司空见惯,花果园街道党工委通过实施“党建+数智+共筑平安小区”创新项目,以生物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为依托,着力打造智慧管理平台,有效破解了当地社会治理的困境。


  群众能够感受到的高效、便捷服务还远远不止这些。“十三五”以来,贵州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强化基层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


  ——统一标准服务。制定包含全部政务服务要素的统一模板,向社会公开每一个审批服务事项的申请条件、审批流程、审批时限、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等,让群众清楚明白、不走弯路。


  ——推行民主协商。村“两委”把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纳入协商议题,实现民主协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推进民主决策。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等组织,有序引导村民全程参与村民自治事务并进行监督,保障村民参与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的权利。


  在民族区域自治方面,“十三五”期间,我省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关于支持民族自治州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意见》《关于支持民族自治县和民族乡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差别化扶持政策措施。


10月18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上马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杨美(右)和绣娘一起刺绣。


  以资金支持为保障,省级财政安排民族发展专项资金3.08亿元,年均增幅6.43%;在全国率先设立贷款贴息专项资金,每年落实贷款贴息资金2亿余元,撬动贷款近100亿元……一系列举措为我省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盛道利

  编辑 王琳

  编审 杨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