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硬核力量!贵州力推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发展

  2020年的脚步迈过大半,数字里、话语里、期待里,是全省十大工业产业砥砺前行的足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贵州十大工业产业发展积极向好:今年以来,全省十大工业产业呈现产销形势逐步向好、产业增长趋稳向好、产业投资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当下,贵州十大工业产业正迎来转型发展最好契机。顺应产业发展大势,贵州大力推动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形成显著规模效应,打造核心竞争力,从推动产业配套、强化龙头带动、狠抓平台聚集等方面全面发力擘画贵州工业发展新图景,崛起贵州工业经济的硬核力量。


  产销对接畅通产业链


  面对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造成的冲击,全省十大工业产业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循环为抓手,作出安排部署。今年5月下旬以来,全省举办了12场十大工业产业“加强产销对接、推进协同发展”专场对接活动,推动工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作为贵州推动十大工业产业协同发展的大手笔,此次系列活动充分调动政府、企业、金融、科研等方面的资源,一个工业产品供需双方、产业链上下游联动互通的平台由此搭建,一张贵州工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组织省内酒企20家和20家重点包装企业进行现场观摩对接,搭建白酒企业和包装企业交流平台,促成双方签订19个意向性合作协议,金额近10亿元。


  随后,在“5G+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对接活动”上,多家重点企业与省内电信运营商齐聚一堂共话“贵州智造”,贵州磷化集团、中国振华集团等工业企业还与贵州移动、贵州联通等基础电信企业进行了合作签约,并以此次“牵手”作为新的起点,开启未来关于“5G+工业互联网”丰富应用场景的深度合作。


  而以“政产学金销对接 助推产业扶贫”为主题的生态特色食品产业政产学金暨产销对接会,现场有60家生态特色食品企业,包括多彩贵州水、贵州刺梨、贵州酸汤等公共品牌进行集中展示……


  据统计,12场十大工业产业“加强产销对接、推进协同发展”专场对接活动,共组织供销双方企业1100余户企业参加,促成签约项目102个,累计签约金额145亿元,起到了促进生产销售、稳定市场预期的积极效果。6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96%,24个重点行业中,有15个行业产销率达到96%左右,10个行业达到98%以上。


20201021062838_50076.jpg

遵义汇川区亿易通智慧城市体验园大数据应用创新示范中心。陈慧 摄


  龙头引领加速产业集群


  龙头企业处于产业链条的核心位置,茅台、金沙、国台、董酒等重点品牌为十大工业产业的烟酒战队斩获了“贵州特色”的专属口碑。一个优强的龙头企业,自带“头雁”效应,磷化集团在确保完成“以渣定产”目标的同时,带动其他磷化企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贵州持续推进烟酒产业集群发展,呈现出“上带一产、下促三产”的产业联动发展格局,以惊人的速度在全国烟酒市场竞相绽放。2019年,贵州白酒继续位列全省工业增加值第一产业。同时,茅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上千亿元、股票上千元、市值过万亿元”的历史性突破。


  亮眼数字的背后,得益于贵州充分发挥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核心优势,全力把赤水河流域产业带打造成为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把茅台集团打造成为千亿级世界一流企业集团,打出白酒产业“集群牌”,实现贵州白酒“一酱引领”。


20201020071451_46129.png

茅台镇全景。(蔡海红 摄)


  龙头带动,完善配套,集群发展。同样的场景,也在大龙经济开发区上演,通过赴山东青岛招商引资,吸引并重新组建红星锰业公司。这家老牌企业在收购园区内的贵州汞矿氯碱镁厂基础上,依托大龙辐射100公里内的万亿级体量锰矿资源优势,抢抓当时全国电池无汞化发展机遇,吸引相关企业在此“大展身手”。


  截至2019年年底,大龙开发区内规模以上新型功能材料企业达到10家,实现工业产值71亿元,占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133.4亿元的54%。2020年预计新型功能材料产值可达100亿元。如今,大龙开发区的明星企业不止一家,新材料产业集群中的个体,已构建起紧密关联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发展合力,在竞合关系中发展得蒸蒸日上。


  园区建设筑牢高质量发展平台


  近年来,全省工业园区发展春潮涌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转型升级的先行区和开放创新的重要窗口。随着基础产业退城进园,新兴产业落户园区,贵州园区企业集群正以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之势,不断增强产业集聚高地效应。


  从量变到质变,从阵痛到调整,贵州通过转型升级工业园区,走出一条符合贵州实际的新型工业化之路,以产城融合、错位发展、产业集群、集约节约、生态绿色等五大方向为目标,推动全省工业园区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培育一批龙头工业园区和特色工业园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黔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和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城市新区的思路,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正努力走出一条产城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赤水经开区不断探索各具特色、差异化的开发区发展格局,形成以纸制品、家具、特色食品药品、新技术新材料五个守望相助的特色产业园区,成效显现。


  息烽县工业园区不断转型升级,让生产模式不断扩展,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园区效益不断提高,成为贵州省域纵向城镇发展主轴与黔中磷煤化工产业带的重要黄金节点……


  从散到聚、从小到大。如今,贵州产业园区集聚效应愈加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产业拓展无限发展空间,筑牢了贵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平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力维

编辑 徐微微

编审 杨仪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