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爬行”的人也能顶天立地:“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贵州印江牛倌王昭权

  • 作者:朱邪 邓钺洁 吴传娟 蔡茜
  • 编辑:王琳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20-10-19 07:19:25

20201019061123_68416.png


  10月17日,首都北京,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沙子坡镇四坳村残疾村民王昭权坐着轮椅穿过天安门广场,亲见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走进人民大会堂。


20201017102315_14809.jpg

王昭权在北京天安门前留下纪念照


  这个自小身患小儿麻痹症、不能直立行走的乡村牛郎,一路热泪盈眶,因为他从未料到自己会被邀请坐飞机进首都,领取“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他说:“我只是靠双手养活了自己,没给家国添负担,国家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

  县委书记田艳进村看望他时,说他是“爬着谋生的牛倌,顶天立地的汉子”,又让他无比自豪。

 农家“累赘”不服输

  10月12日,记者初握王昭权的手时就被深深震撼,几十年爬行,厚厚的老茧已让他的手变成了“脚”。

20201017102527_41179.jpg

几十年的爬行,王昭权的手上起了厚厚的老茧。


  6岁时,他不幸患了小儿麻痹症,致左腿残疾犹如无腿,从此不能正常站立、行走,只能靠双手和右脚支撑爬行,多数时间不能抬头挺胸。

  他成了有着6兄弟的贫苦农家的“累赘”,父母、弟兄常常为他的不幸叹息,担心他“活不下来”。

  但是,身体的不幸并没有击垮小昭权,却让他自小树立永不服输、自立自强的决心。

  “我也要读书。”8岁那年,看到村寨的小伙伴都背上书包走进学校,他向父母提出了第一个愿望。

  “哪个能天天背你去上学?”农活繁重、生活艰难的父母实在不能满足他的愿望,5个弟兄上学已让家庭负担太重。

  几个哥哥都很支持王昭权:“我们轮流背他。”

  “不,我自己爬着去,爬着回。”小昭权不想成为全家的“累赘”。

20201017102916_56154.jpg  

王昭权用嘴叼着镰刀,在田埂上爬行

  长时间用手杵在崎岖的山路上,在家和村小学间来回爬行让他细嫩的小手磨得血肉模糊,但他从不因疼痛掉泪,他怕父母担心而断了求学路。

  幼时也曾遭同学嘲笑、欺负,但他不理会,专心刻苦求学,不论刮风下雨,还是落雪下凝,王昭权从不迟到和早退,成绩始终名列班级前茅,小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学。

  “活下来”的王昭权一直想“站起来”。

  后来,深知家庭困难的小昭权忍痛放弃学业,自愿留在家中帮助父母干农活,把求学的机会让给几个哥哥和兄弟。

20201017103200_90342.jpg

王昭权用背驮肥料、粮食


  为了让自己“走”得快、干好活,王昭权用弯拐木和橡胶垫来保护双手,用背像牛马一样驮肥料、粮食。

  他不但能自食其力,还帮父母逐步改善家庭环境,让弟兄安心求学、外出闯荡。

  进过学堂的王昭权不甘心做一个没有见识的农民。

  他闲时读书看报,了解社会变化,增长见识;曾到贵阳学艺,回村后做过小裁缝;曾在村里开过理发店,坐在高高的木凳上为村民理发……

 深山养牛闯富路

  10月13日清晨,秋雨后的山路又窄又滑,王昭权双手抓紧橡胶垫,背上驮着上百斤饲料,嘴里叼着割草的镰刀,趴在地上快速爬向村后的养牛山六井溪,那里的土地多已退耕还林,人迹罕至,只有他放养的牛群。

  两公里山路让记者气喘吁吁、满身浸透汗水,鞋上沾满黄泥,总被他甩在远远的后面。

  “女孩子更适合做裁缝、理发这些服务行业。”一路上,王昭权说,为乡亲服务的收入,加上每月领取的残疾人补助、农村低保,已让他衣食无忧,但有的人却嫌他手脚不利索,以致他常常“自惭形秽”。

20201017103352_64071.jpg

王昭权佝偻着身体在坡上放牛


  做兽医的六弟王华深知五哥王昭权不想被人瞧不起,决定助他规模养牛,但又担心他爬坡上坎吃力,扛不动上百斤的饲料和牧草。

  “好,就养牛!”王昭权觉得这才是该男人做的事业。

  2012年,王昭权借资买来10头小牛,每天把牛赶到寨后的山头,牛在山头吃草,他就割草并驮回家为牛备“夜餐”。

  一有空闲,他就扎进村里的农家书屋,学习国家政策、种养技术,向王华学习疫病防治。

  王昭权视牛群如朋友,精心饲养,他养的牛长得格外壮实。

20201017103450_53115.jpg

王昭权在喂牛

  苦心人,天不负。一年后,出栏6头肉牛,还了借款,还有盈余。初尝甜头坚定了王昭权养牛致富的信心。

  2017年,王昭权抢抓脱贫攻坚机遇,向信用社申请到5万元“精扶贷”,获得5000元养殖补助,继续扩大养牛规模,存栏保持10头以上。

  前年,王昭权用卖牛的积蓄,与弟弟王华共建新房,让村里人刮目相看。

  王华说:“父母在世时,一直叮嘱我和4个哥哥一定要照顾好五哥。其实,这些年反而是五哥不时接济我们、鼓励我们”。

  主动退贫鼓士气

  “我不再当贫困户了。”2018年初,王昭权主动向村委会递交退贫出列申请书。

  接过申请书,村支书吴松与王昭权对视很久:“和兄弟些商量过没有?这可不能反悔哟!”

  “我上过学,自己的事做得了主,绝不反悔!”王昭权说,感恩党和国家对他多年的关心和帮助,他的收入已远远超过贫困线,吃穿不愁,医疗住房均有保障,不想再为国家添负担。

  在印江脱贫攻坚关键年,重度残疾的王昭权在全县第一个主动申请退贫出列,坚定了干群必胜的信心。

  同村贫困户杨胜坤也紧随王昭权主动申请退贫出列:“王昭权都退贫了,我好手好脚的,还有什么脸面向国家伸手要低保?”

  “王昭权都能养牛致富,我也行。”有感于王昭权的自立自强,四坳村村民杨常青建起了更大的养牛场;村民杨通伯正忙着扩建牛场、草场,要把规模扩至30头......

20201017103559_52020.jpg

王昭权亲手写的入党申请书

  快速兴起的特色产业加速了四坳村脱贫进程,在全县第一批脱贫,全村贫困户已全部清零,低保户已从2017年170余户降至69户。

  相邻的韩家村请“牛人”王昭权讲自己的战贫故事鼓舞全村战贫士气,聘请他为村集体养牛合作社顾问。村民邓万强已建成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规模逐步扩大。

  如今的沙子坡镇,涌现出四坳村、韩家等养殖专业村,全镇存栏肉牛近2200头。

  为打赢脱贫攻坚决战,印江组织干群学习“王昭权精神”。两年前,24名因驻村工作不扎实被召回的干部跟着王昭权进山放牛,接受了一次思想和精神上的洗礼。驻村干部严斗说:“自惭形秽的应该是我们。”

20201017103721_64569.jpg

王昭权与弟弟和弟媳


  “只要不偷奸耍滑,不等不靠,力尽所能,没有跨不过去的坎。”两年多过去了,驻村干部严斗还记得王昭权说过的话。回到所驻的龙津街道杉木林村后,严斗带领村民加快改善基础、发展产业,已率领全村脱贫出列。

  两年来,王昭权多次为全县干群众上战贫励志课,全县365个村(居)轮回展播其养牛脱贫的事迹,激励全县干群赶超奋进。2019年,印江全县摘帽出列。

  进京参加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回来,王昭权手捧荣誉证书,激动地说:“国家表彰我,是希望每个残疾人都能自立自强,活得顶天立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朱邪 邓钺洁 吴传娟 蔡茜

编辑 王琳

编审 杨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