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守望乡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暨脱贫攻坚主题美术作品展在京开幕

  黔东南是一个让人记得住乡愁的地方,来到这方苗、侗等民族的栖息地,你会感觉心中所有对家乡的想象都在这里:古朴村落里依稀的人间烟火,烟雨中若隐若现的老吊脚楼,水边傲然挺拔的古榕树,衣饰叮当作响的少数民族姑娘……这些都像你身体里沉睡的基因,在某个夜晚突然被唤醒——出发,目的地黔东南。这里还有7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居全国地市级之最,被联合国文化基金会誉为人类心灵疲惫的最后家园,在这样的人文情境里,如诗如画,诗画相融,自然会开出绚烂多姿的黔东南苗侗风情艺术文化之花。今天,我们在北京,遇见最美的黔东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2020年10月15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支持,黔东南州文联美术家协会、苗岭画院承办的中国美术馆文化扶贫项目“守望乡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暨脱贫攻坚主题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燕东升,中央文史研究馆员、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苗岭画院名誉院长李小可,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马小玫,中国美术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安远远,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中国美术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百成,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曾挂任黔东南州委常委副州长郑秀全,中国画院副院长、苗岭画院艺术总顾问、曾挂任黔东南州委常委副州长唐柏飞,国家民委一级巡视员彭泽昌,国家民委舆情中心主任、曾挂任黔东南州委常委副州长赵至敏等领导、专家和艺术大咖们出席开展仪式。


10月15日,观众在中国美术馆参观展出作品。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此次展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文艺凝聚力量,振奋精神,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民族故事,讲好黔东南故事,用图载的文明,来展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自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文化艺术的文脉,让黔东南州的苗岭画派艺术群体,做到了从当代民族艺术的“缺席”转为“在场”,以民族的话语表现方式,讴歌时代精神,彰显“民族团结,共圆中国梦”的凝聚力。


10月15日,观众在中国美术馆参观拍摄展出作品《幸福里》。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文化和旅游部党组的领导下,中国美术馆积极践行作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社会责任,通过支持地方美术作品的展览与研究,助力地方文化建设,为脱贫攻坚凝心聚力,贡献力量。这次展览作品经过来自贵州美协组成的高级别评审委员会评选,并经中国美术馆审核确定90余件入选作品,其中有50余件国画、油画和版画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这些精心遴选的作品传递着来自美丽的苗乡侗寨在新时代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10月15日,一名摄像记者在中国美术馆拍摄展出作品。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在“十三五”收官、贵州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举办这次作品展,具有重要的时代和历史意义。黔东南州是国家帮扶的重点贫困地区,自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原本封闭而落后的苗乡侗寨逐步脱贫摘帽,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奔向了致富之路,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之下,开展旅游经济,搞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周边的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年是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决胜之年,这些来自黔东南州艺术家们精美作品,将使各界人士了解这片神秘土地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感受到苗侗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对黔东南文化旅游将产生深远影响。


10月15日,观众在中国美术馆参观展出作品。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展览从10月15日14:00到25日,在中国美术馆一楼6号展厅展出,这是黔东南美术作品在中国美术馆的第一次集体亮相,将为首都人民献上一场最具苗侗风情的文化艺术盛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庞博

  编辑 胥芬芳

  编审 王璐瑶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