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舌尖上的贵州制造〡味莼园:在坚守中创新的“家乡味道”

微信图片_20201015133314.jpg

位于惠水县的味莼园食品工业园

 

  在贵州,只要提到“酱油拌饭”,就能想到“味莼园”。


  作为贵州本土老品牌,贵阳味莼园食品公司创建于1934年,其前身是贵阳味莼园酱园。目前,公司出产的酱油、食醋占据全省70%左右的市场份额。


  “公司成立至今,一直秉承‘创新就是企业灵魂’的企业宗旨。”贵阳味莼园食品公司总经理程晔说道,近年来,公司通过中外合璧、技术嫁接和组织优化等方式,不断培育企业实力。


  走进惠水经开区味莼园车间,先进的全自动高速生产线引入眼帘,实现了从玻璃瓶卸垛、冲瓶、灌装、压盖等机器化、自动化生产。


  “从过去追求短平快的产品,转变为追求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味莼园在产品品质上有了一个质的提升。”程晔表示,为适应新形势下的食品工业发展,味莼园在管理体系、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方面都做了进一步改进创新。


  据了解,去年6月启动的二期项目技改,是味莼园现阶段的重点工作。项目投入资金1.5亿元,建成了3万吨日式高盐稀态酱油发酵生产线。今年8月正式投产,预计年产值可达3亿元。


  “其酿造出的酱油产品品质更高,颜色更加红亮,营养物质特别丰富。”区别于传统发酵短平快的方法,高盐稀态酱油发酵采用恒温封闭式发酵,可有效隔离空气和有害物质,更注重产品品质。


  同时,深谙“农业是工业的‘第一车间’”的道理。在转型升级中,味莼园也一直积极致力于“新工艺、新单品”的推广和开发。其中,包括当地特色产品香蒜香醋、姜蒜特鲜酱油,以及大头菜、雪菜、佛手瓜等酱腌菜的开发推广。


  从一个作坊到一个产业,从贵州省本土品牌到西南地区最大的调味品生产企业,味莼园产品已覆盖酱油、醋、甜面酱、料酒、腐乳、火锅底料等。


  “一日三餐,餐餐都有惯用的调味品。人对‘家乡味’的不同定义,其实更多来自于调味品的不同。”程晔解释道,味莼园的发展,不止源于每一次在生产工艺、管理体系方面的改进创新,更在于用87年培养出了贵州人自己的口味。


  举一人为例:陈寄桥从17岁入厂,到现在已有50余年。作为味莼园最老的一批员工,他调制出的酱油被称为“贵州人最熟悉的家乡味”。


  陈寄桥介绍道,在工艺并不发达的50年代,以“不生花的酱油就是好酱油”为目标,老一辈味莼园人专注于打造保鲜酱油、卫生酱油,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了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口味。


  味莼园推出的第一款有命名的产品——“卫生酱油”,既是“酱油拌饭”中的主角,也是当时为数不多敢将“卫生”二字打在包装上的食品。


  40余年过去,“卫生酱油”仍然是味莼园的主打产品。


  “只不过,工艺的智能化升级可以在生产‘卫生酱油’时对发酵工艺、状态,以及故障和质量做到严格把控。” 陈寄桥认为,技术的不断革新,不仅在于将生产成本与效率做到最有效的调节,贴近绿色低碳的生产理念,更在于如何将“贵州味道”最优化地推向市场。“可以说,‘卫生酱油’见证了味莼园的发展,也是贵州食品工业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采访最后,程晔坦言,基于传统产品的制造,如何将传统工艺有效的转化成现代生产流程,既保留浓郁传统风味又满足现代人对于新口味的追求,正是味莼园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整个贵州食品工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曾书慧

见习编辑 李贝多

  编辑 徐微微

  编审 王璐瑶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