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幸福记事本 书写新生活】习水岷山社区:住上好房子 过上好日子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岷山路易地扶贫安置点是习水最大的易地扶贫安置点,共安置搬迁户4310户19580人,其中岷山社区4626人。


岷山社区支部书记、主任杨健认真盘点居民反映问题


  今年27岁的岷山社区支部书记、主任杨健有一本记事本,专门记录社区的各种相关信息:“帮扶救助社区内的困难人群,为失业人员寻找就业门路;排查社区安全隐患,整理路面让出行更方便;改善社区环境卫生状况……”


居民母光国向杨健建言献策社区年轻党员培养


  杨健的笔记本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残疾人就业”。


  岷山社区有残疾人246户277人。安置在此的残疾人几乎涵盖所有残疾类别,其中重度残疾人居多,困难层度深,在新的居住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成了社区重点关注的问题,杨健时刻放在心上。


位于岷山社区旁的残疾人就业中心


  杨健和岷山社区工作人主动作为,在习水万佳制衣有限责任公司的帮助下,习水残联在社区援助中心设立工场区,让轻度残疾群众在工场从事玩具熊充棉加工及挂件饰品挂钩串接等轻微劳动,通过劳动获得一定的收入,重度残疾人日间在援助中心有人照料。


  每解决一位残疾人的就业,杨健就在笔记上记录一条。近日,看着笔记本上的记录,杨健高兴地说,岷山社区已经解决这类群体30%的就业。


  陈照银、袁德先、穆大英是住在岷山社区的残疾人搬迁户,经社区组织,他们从2018年到社区旁边的骏华鞋业务工,现已成为鞋厂的熟练工,每个月能拿到近3000元的收入。


搬迁居民在岷山社区旁的香包加工车间实现就近就业


  由于居住在社区的居民大多文化层次不高,针对他们反映较多的问题,杨健说,“社区工作人员走近群众、了解需求,采取100%上门服务的方式,以群众心贴心地角度处理问题。”


  从山村到城镇,从农民到市民,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面临的最大改变就是生活方式的转变。在杨健看来,生活方式转变的前提是收入要有保障。


通过技术培训后,搬迁居民在香包车间操作娴熟


  “考虑到村民们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通过开会培训、技能培训、入户走访等形式丰富安置点群众劳动技能。”杨健说,现在搬迁群众的劳动技能、精神面貌等都得到很大提升。


位于岷山社区旁的贵州骏华鞋厂


  安置点还大力引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解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问题,在岷山路安置点的骏华鞋业,流水线上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正在裁剪、粘贴、缝合。据鞋厂的负责人介绍,在这里上班的绝大多数工人都是搬迁群众。


  今年以来,岷山社区已经解决1608人就业,其中就近就业200余人、省内就业700余人、省外就业600余人,户均就业1.64。


在贵州骏华鞋厂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为了让省外务工人员长远务工,岷山社区还在福建晋江、上海、遵义等地建立了就业服务协会,解决外出务工人员所有的疑难杂症。


  据了解,在脱贫攻坚中,习水县累计投资15.6亿元,完成搬迁6282户28778人,其中贫困农户5226户24089人,确保搬迁群众“快步住上好房子”的同时“稳定过上好日子”,同时,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搬迁对象,每人至少接受一次职业培训、掌握一项就业技能,户均实现就业1.4人。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陈颖

  编辑 胥芬芳

  编审 周文君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