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舒畅赏析+雨飞朗读 | 竹枝词里的中秋

  • 作者:谢欣 徐微 桂林爱 彭芳蓉 罗松乔 陈薇
  • 编辑:阮丹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20-10-01 11:20:25

WechatIMG256.jpeg

20200930104550_22128.jpg

20200930104647_17183.jpg


  以前的住处紧挨着小花园,卧室窗外正好种了两棵树,一棵是桂花树,另一棵还是桂花树。每到中秋,两树花开,一屋香浓。


  中秋要吃蟹。不喜欢在团圆饭的热闹丰盛里吃,因为操作麻烦,生怕怠慢了其他美味。有一年中秋的深夜,一个人在家蒸了两只蟹当宵夜。不慌不忙,抽丝拨茧,发现原来最高境界的蟹肉,是在吃独食的悠哉游哉里。


  再以前,小时候,家住学校宿舍,窗外就是偌大的操场。中秋的夜晚,圆月挂在操场上空,一览无遗。晚饭后,妈妈把家里的水泥地面拖干净,铺上一块桌布,摆上月饼、糖砂板栗和水果,跟我和姐姐说,我们开始赏月吧。房间的灯被关上了,月光洒进来,我们都不说话。那大概是年少的我第一次体会到,美好快乐也可以在不言不语中……


  这是我的关于中秋的记忆,闻的,吃的,看的,都是众所周知的寻常物,却又在和个人经历的交会中,散发着独特的光泽。不过今年中秋,因为清代贵州著名诗人郑珍的竹枝词《中秋送瓜词六首》,我读到了另一种我从不知道的中秋风俗。


  “一瓜偷摘谢园官,便作奇珠掌上观。才识康瓠是真宝,天公也要洗眸看。”开篇第一首,就介绍了中秋民间“偷南瓜”的古老风俗:中秋之夜摸进别人瓜田,偷一个瓜——看起来平淡无奇的瓜,其实是蕴含能量的珍宝,因为人们认为把瓜送给没有生儿子的亲友,是可以为其添丁生子“赋能”的。在《送瓜词六首》的序里有介绍:当地流行偷的是绿皮小瓜,用彩布包裹起来之后才送给亲友,或悄悄藏在人家被褥里——对,就类似于圣诞老人给孩子们派送礼物的方式。


  到了第二首,“钲鼓轰天纸爆豗,儿童逐队闹如雷。漫嘲此俗全无谓,都自绵绵一句来”,说的是送瓜的队伍锣鼓喧天、爆竹震地,大人伫观小孩撵,热闹非常。您可别嘲笑这是无聊的陋习,它出自《诗经》里“瓜瓞绵绵”的诗句——也就是说,这习俗不仅有来头,还出身名门,路子很正。


  没儿子的妇女,接到送瓜爱抚不忍释手;种瓜的妇女,明天发现瓜被偷要生气咒骂。这就是第三首里的前两句:“笑接青团便抚摩,明朝觅蒂恼园婆。”不过,被骂也不怕,因为“要知根种生来好,只到投胎咒骂多”,送瓜的风俗恰好就是讲究瓜主咒骂,越骂得凶越灵验,生的儿子根骨越好。所以,你骂,或者不骂,偷的瓜就在那里,接到瓜的妇人即将生下的骨骼清奇的儿子,也即将在那里。


  第四首前两句说:“人世谁甘伯道愁,都思百子瓮中求。”讲的是人生在世,谁人甘愿没有后嗣,像“行善无后”的邓伯道那样忍受愁苦呢?都巴不得像石榴那样一瓮百子。这个愿望在今天看来不合时宜,“丁克”家庭会表示反对;独生子女会百倍孤独;生下二胎的夫妇,才刚刚觉得功德圆满,在“一瓮百子”的雄心壮志面前,会不会又有点自惭形秽……


  诗人的内心,大概都住着一个孩子。所以郑珍在第五首里他说:“先生老去爱儿嬉,也逐投瓜两不知。一笑明年汤饼会,论功我似介子推。”老了老了,还是喜欢这种小孩游戏,还是会不知不觉跟着小孩们走到送瓜去的人家,还真是不把自己当大人。关键是他还很自说自话,想象着明年人家设汤饼筵庆贺添丁生子,想象着主人家论功行赏,然后再表示自己会像介子推那样谦虚低调远远躲避……有人动手偷瓜,有人内心狂想,过节,就是要皆大欢喜。


  送罢那种叫独子青的瓜,回家正赶上月挂中天。仰望牵牛星和织女星,哈哈,连他俩也抱一个瓠瓜,也就是天鸡星呢——这就是全诗的最后一首:“送了人家独子青,归来明月可中庭。笑看牛女东西对,同抱瓠瓜一颗星。”这六首《中秋送瓜词》背后的风俗,诗句的典故和释义,我初读时也是一头雾水,直到把文化人戴明贤先生搬来当救兵。谢谢不吝赐教的戴老。我喜欢在这个中秋,在这篇赏析里,和内心爱戴的先生,和天真的诗意,和一切爱着跟怀念着的美好,小团圆。


  (注:竹枝词,是一种诗体,由古代巴蜀民间的民歌演变而来。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人思想情调的影响,竹枝词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具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歌;三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


20200930104906_38489.jpg


20200930104939_56451.jpg


出品/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文旅新闻部 雨飞声音工作室

  赏析/舒畅

  朗读/雨飞

  海报设计/谢欣 徐微

  音频制作/桂林爱

  文字编辑/彭芳蓉

  特邀学术编辑/罗松乔

  视觉/实习生 陈薇

 编辑 阮丹

编审 田旻佳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