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天眼一线】“前店+后厂+物流中心”!独山三位一体推进黔货出山

  独山县麻万镇的一栋大楼中,敞亮的办公室里,键盘的敲击声与淘宝下单的提示音混成一片;摄影棚里,一件件特产摆好造型,咔咔的快门声带起灯光闪烁。这是9月24日,独山农村电商运营中心的热闹场景。


独山农村电商运营中心摄影棚内,工作人员在拍摄产品


  “我们原来是运营和包装挤在一个房间,比较杂乱,现在将运营和加工包装分开,更加规范,更像个电商公司。”贵州苗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德近一边忙着处理电商店铺里的订单,一边聊起变化。


杨德近在制作产品图


  做电商四年多,杨德近从“夫妻店”发展到10多名员工,2019年7月,在供销社的引导下从居家办公搬进了农村电商运营中心。“这里免费为我们提供办公设备,同行们聚在一起,方便互相交流提升。”杨德近说,目前公司初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运行模式,店铺每天的单量在500多单,销售额在一万块左右。


  在独山农村电商运营中心,像杨德近这样的电商企业有30多家,上架销售的本地农特产品有40余种,辐射带动了2000多户贫困户通过电商销售农特产品增收。


独山农村电商运营中心展示的本地农特产品


  为吸引像杨德近这样的创业者,运营中心在不断完善硬件保障的同时,在孵化能力、引导能力、带动能力上下功夫,加强电商培训、产品包装服务、渠道对接、政策指导等服务,并及时解决创业者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企业拓销路,树品牌,推动电商企业健康发展。


电商农产品加工中心,工作人员该给即将发货的包裹贴单


  在距独山农村电商运营中心5公里左右的电商农产品加工中心里,杨德近的“后厂”整洁、干净,五六名工人正在称重打包、给包裹贴单,忙得不可开交。


  “这里总的有6000平方米,可提供产地预冷、集货仓储、分拣包装、冷链运输、质检追溯等公共服务,同时指导企业培育网货产品,目前已经有4家企业入驻。”独山农村电商运营中心负责人何旭洋说,长期以来,独山农特产品加工多以家庭小作坊为主,加工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无法保障,不利于形成品牌和影响力。农产品加工中心成立后,可实现大小作坊的集中管理,通过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统一标准,规范流程,促进农特产品转变为适合网销的标准商品,推动形成品牌和影响力,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


电商农产品加工中心加工的彩椒酱成品


  何旭洋介绍,贵州山里良品有限公司入驻至今才3个多月,就已经陆续研发了以本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彩椒酱、油泼辣椒、香菇牛肉酱等5款产品,并带动了15名群众就业。


电商农产品加工中心,工作人员在给产品贴牌


  在拓销路、强产品的同时,独山县聚焦流通环节提质增效,打造了5000平方米,10余家物流企业聚集的电商物流集散中心。各物流企业集群发展,共享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有效解决快递物流企业小、散、乱问题,形成“县级分拨节点+镇级仓储物流配送中+村级电商服务配送站”的物流网络,打通农村物流“最初和最后一公里”,畅通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


  “搬过来之后,供销社对我们的租金进行了减免,算下来每平米的租金仅为6元,物流中心就在高速路口,距离县城也近,收货、送货都十分方便。”独山菜鸟物流负责人蒙炳良说,今年受疫情影响,整体单量比同期少了30%左右,租金补贴与物料补贴,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支出,在政府的帮助下,自己很有信心能够渡过难关。


独山县电商物流集散中心,快递小哥在分拣包裹


  数据显示,在三级物流网络支撑下,目前,独山县日均下行单量5500单,上行单量3500单,农产品上行单价3公斤以内仅为每单2.5元,有效降低了独山电商发展的物流成本。


独山农村电商运营中心


  近年来,独山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围绕公共服务、电商培训、农产品加工、物流整合、电商扶贫等方面狠抓落实,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发展历程。2019年8月,独山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电商发展按下了 “快进键”。


  在独山“前店+后厂+物流园”三位一体的电商发展格局中,各板块各司其职,又紧密联系,串联起产品加工、平台销售、物流流通各环节互补互进的电商运营全流程,有力推动“黔货出山”。


独山农村电商运营中心办公场所一角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独山电子商务企业达166家、网店340个;培育现代化物流企业5家,带动创业、就业4200人。


  截至今年7月,独山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额完成4000万元,全县贫困村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3015万元,带动贫困户农产品销售实现增收450万元,有力推动了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增收致富。



  电商农产品加工中心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莫宇

  编辑 王小婷

  编审 田旻佳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