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典型】威宁团结村:党建是根基 团结促发展

  养蜂数量从最初的7箱发展到80箱,家人态度从“养蜂不如刨洋芋”到默许认可,对于威宁自治县石门乡团结村的年轻人罗仕永来说,少年时因好奇而起的“养蜂梦”逐渐有了致富希望。


222_副本.png


  “现在一箱蜂采蜜之后可以赚800块钱,80箱蜂一年估计也能赚个6万多块。”罗仕永说,原本以玩耍心态对待的“养蜂事业”,在2017年参加团结村党支部外出学习养蜂技术后,发展思路有了改变。

  威宁自治县石门乡团结村曾是地处偏远的深度贫困村,自然条件恶劣,土地支离破碎,气候常年以雨雾天气居多。想要在“夹缝”之中谋生存、求发展,选择适合的产业是关键。


555_副本.png


  近年来,团结村党支部一直试图在贫瘠山乡摸索一条致富之路,让村民有立身之本,而养蜂就是一次积极探索。

  “我们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培养致富带头人,让村民掌握养蜂技术,推动养蜂产业形成规模。”团结村党支部书记胡钧溥说,全村共421户人,目前有80多户村民参与养蜂。

  除此之外,团结村党支部经过几年的摸索,发现种植紫皮大蒜比较适合当地常年阴雨的气候,且劳动力投入小、经济效益高,适宜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中老年人留守家中的现实情况。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解决技术服务和销路,全村今年秋冬季规划种植200亩紫皮大蒜,已有100余亩下种。

  对于44岁的陈胜芬来说,种大蒜是一家人油盐酱醋和学生零花钱的来源所在,她种植一亩大蒜,零散收入在4000元以上。

  “种大蒜收入还可以,明年我打算不卖蒜种了,留着自己种,把2亩地全部种满。”陈胜芬高兴地说。


1111_副本.bmp


  在产业发展上,团结村党支部立足实际,积极探索;而在乡村治理上,则是大胆创新,针对管理的难点和痛点,践行“三级自治”,群众充分开展抱团发展和自我管理的作用,激发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团结村党支部根据自然村寨分布情况,成立8个村民自我管理委员会(简称“自管委”),并将群众化小到十户左右为一个单元,形成32个“十户一体”,覆盖全村421户1685人,实现小事在“十户一体”内解决、急事在自管委内解决、难事在村委会解决,带动群众抱团发展,做到村事村管、民事民办,激发农村活力,巩固基层建设。

  “实施‘三级自治’以后,村内实现了‘三个轮流’,即集中轮流接送孩子上下学、轮流打扫环境卫生、轮放牲畜,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十分高涨。”胡钧溥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发展路上,团结村积极探索“党建+”管理模式,着力推进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将党员纳入“积分管理”,鼓励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深入推进乡村治理各项工作的开展。


444_副本.jpg


  今年70岁的老党员余启全如今依然保持着学习热情,积极参加村党支部开展的活动,丰富自身理论知识。古稀之年的余启全身兼团结村坪子头“自管委”主任,为了方便联系群众,宣传党的好政策,他经常通过微信平台分享理论学习经验。

  余启全感叹:“管理到位,发展快速,村里的变化翻天覆地,老百姓日子好过!”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团结”的力量是无限的。团结村以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党建+”综合管理模式,通过党支部引领带动,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周阳

 通讯员 唐爱梅

编辑 向莹

编审 杨仪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