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从矿区变景区 铜仁万山朱砂古镇焕生机

  铜仁市万山区积极探索绿色转型,引进民营企业发展工业旅游,通过打造朱砂古镇,探索出一条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路。


W020200924453580744735.jpg

游客在由废弃矿洞改造的景点游玩


  9月20日,雨过天晴,朱砂古镇景区内游客渐多。游客们一边拍照,一边感叹时代的变迁,景区内青瓦屋顶、火砖墙面、废弃矿洞等旧址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


  另一边,老矿工胡玉刚正忙前忙后为客人准备午饭。“我在景区开了餐馆,还承包了整个景区的观光车业务。现在,来景区的游客特别多,餐馆一天起码要接待游客60桌。”胡玉刚笑着说,将废旧矿区打造成景区,让万山镇重新焕发了生机。


  如今,胡玉刚不仅自己当上老板,还请了当地20多个村民帮他开观光车和当服务员,让他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W020200924453581087545.jpg

景区最大限度还原了矿区曾经的样貌


  “破产关闭后的那些年,我和工友们感觉‘天塌了’,纷纷外出讨生活,矿区到处都是破败的景象。”胡玉刚说。


  万山曾是我国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汞都。20世纪80年代后,万山汞资源逐渐枯竭,加之国际市场汞价格长期低迷,贵州汞矿开始陷入低谷。到2000年底,累计亏损近亿元,处于严重资不抵债的境地。2002年5月,贵州汞矿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


  这段时期,是万山最灰暗、最艰难的日子,昔日的“中国汞都”历经前所未有的阵痛和困境。


  如何发掘矿区自身优势,走出困境?


  2015年,万山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江西民营企业投资成立贵州铜仁吉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发展旅游业。2015年以来,该公司相继投资6亿多元,对原采矿区遗址、遗产、遗居进行整合打包,通过市场化开发将“废址变古镇”,打造了中国第一个以矿山文化为特色的休闲怀旧小镇——朱砂古镇,建设了汞矿博物馆、时空隧道、玻璃栈道、玻璃天桥等旅游景点,开辟了悬崖宾馆、悬崖天池、放下山庄等特色体验服务,推动景区从观感向游乐玩购旅游链延伸。


  “2015年,我们集团公司来万山矿区考察时,现场残墙断垣、一片废墟,野草比人还高。矿区所在的小镇里也只有三家宾馆和零星的几家粉店。”贵州铜仁吉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余颖说,来考察的干部打趣说“这里是拍聊斋电影的好地方”。


  “我们来这里发展,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应的区级优惠政策都已到位。截至2019年底,朱砂古镇已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多元。”余颖说,以前来朱砂古镇只有一条窄路,现在已扩建为双向四车道的大马路。高铁开通后,专门设立了朱砂古镇站,游客从高铁站能直接坐车到古镇,十分方便。


  在共享贵州发展机遇的同时,民营企业获得了丰厚回报,也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为了让矿区原居民充分享受旅游发展的利好,贵州铜仁吉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当地其他村寨,进行了统一风格、统一改造,形成商业街,直接解决1000多人就业,间接拉动就业5000余人。


  “我们支持矿区内的原住民发展餐饮、民宿等产业,因为他们本就是这个景区的一部分,他们是这个矿区文化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余颖说,朱砂古镇内约有20%的门面、展示厅免费提供给当地的贫困户,从事餐饮、旅游商品销售等服务。


  如今,朱砂古镇已变成游人如织的文化旅游胜地,景区客源总量不断上升。万山也由以往的灰暗矿城,变为一个日渐美丽的现代化城镇。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鲁毅

编辑 肖慧

编审 杨仪